李自成起义军深得民心政策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自成起义军深得民心政策分析

李自成起义军深得民心政策分析   摘 要:李自成起义军之所以能够深得民心,主要是因为受益于其在崇祯十三年以后推行的减轻赋役负担、赈济贫穷、严明军纪和平买平卖四项政策,而非土地政策。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而根据明清时期“均田”的含义、李自成的思想体系以及起义军推行的土地政策来看,此处“均田”不是指平分土地。明官府也曾注意到当时的社会矛盾,实行过与李自成起义军相类似的政策以自救,但终因阶级利益所碍未能彻底推行,从而走向败亡。研究李自成起义军的上述政策,对重新客观审视晚明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明末农民起义所达到的政治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李自成起义军;政策分析;土地问题;均田口号   作者简介:南炳文(1942―),男,河北广宗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明清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8.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8)02-0125-09 收稿日期:2007-11-16      李自成起义军为什么在明末农民起义的各支武装中能够成为成就最辉煌的一支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支起义军在崇祯十三年以后实行了若干深得民心的政治、经济政策。这些政策解决了当时老百姓深感其苦的某些社会问题。研究这些政策,有助于了解这些政策提出时的社会状况,有助于了解这次起义所达到的政治水平。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四项惠民政策      1.减轻赋役负担   李自成起义军在赋役方面宣传的口号,主要是不征赋役或几年内不征赋役。如有“免粮”[1](传卷31,《李自成传》)、“迎闯王,不纳粮”[2](卷309)、“三年不征”[3](卷2)、“五年不征”[1](纪17,《毅宗烈皇帝纪》)等记载。起义军为扩大影响所传布的歌谣也是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如有“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4](卷8),“吃他娘,吃着不尽迎闯王,不当差,不纳粮”[5](卷9),“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6](卷23),“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7](卷63)。此外,有少数记载说明起义军还宣布减轻赋役。而从实际情况看,起义军确实没能废除赋役的征收,只是所征有所减轻。关于征收赋役的记载,如崇祯十六年六月刚刚拿下西安后,李自成就“定令以明年正月起,每粮一石,派草六千斛,解送省城;搬运之费倍之”[8](卷6)。关于所征较轻的记载,如在河南辉县,原来明朝每亩钱粮实际征收额达到“一钱三分至二钱余”[9](卷8),而李自成起义军在这里“每地一亩派银五分”①,两者相差数倍。起义军并没有完全废除赋役的征收,只是所征较轻,这是可以理解的。由于起义军要进行战争,军费开销浩大,只靠接受攻克地区的明朝仓库以及籍没、征发、“拷取”缙绅富室的财物是满足不了需要的,而且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故实行正常的赋役征收就势不可免了。总括李自成起义军的宣传口号和实际做法,估计其赋役政策可能是有些地方暂免一段时间,或三年,或五年,有些地方则按较轻的税率进行征收。   李自成起义军之所以在崇祯十三年以后提出这种赋役政策,是由于当时人民群众所最感痛苦的问题正是明政府强加给他们的沉重的赋役负担。天启崇祯之际起义之所以爆发,沉重的赋税剥削就是重要原因之一。起义爆发后,明政府既需要兴兵镇压,又要防范满洲贵族的入犯,两面作战的处境使明朝政府不得不冒着危险,继续加征赋税。崇祯三年,在万历末年加派辽饷五百二十万、每亩合九厘之外,根据兵部尚书梁廷栋的意见,户部尚书毕自严奏请每亩“再增三厘,于是增赋百六十五万有奇”[2](卷257,《梁廷栋传》)。崇祯八年,“总督卢象?N请加官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征每两一钱,谓‘助饷’”[10](卷2,《田赋》2)。崇祯十年,兵部尚书杨嗣昌“议大举平贼。请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因议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八十万。其措饷之策有四:曰因粮、曰溢地、曰事例、曰驿递。因粮者,因旧额之粮,量为加派,亩输粮六合,石折银八钱,伤地不与,岁得银百九十二万九千有奇。溢地者,民间土田溢原额者,核实输赋,岁得银四十万六千有奇。事例者,富民输资为监生,一岁而止。驿递者,前此邮驿裁省之银,以二十万充饷”[2](卷252,《杨嗣昌传》),“当时谓之剿饷”[11](卷36,《明末辽饷、剿饷、练饷》)。崇祯十二年,为了抽练边兵、操练“民兵”,又加“练饷”,“剿饷外,复亩加练饷银一分,共增七百三十万”[10](卷2,《田赋》2)。无休止的加派给人民带来的负担急剧增大,成为当时最严重的社会问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