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莱辛一场不算严重蝗灾艺术特色.docVIP

浅析莱辛一场不算严重蝗灾艺术特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莱辛一场不算严重蝗灾艺术特色

浅析莱辛一场不算严重蝗灾艺术特色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20世纪杰出的作家之一。《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是莱辛早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在这个作品中,莱辛独特的创作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本文试从反讽、象征、环境描写、心理分析等四个方面解读莱辛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艺术特色   一.引言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上最伟大的、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为《金色笔记》。莱辛虽多以鸿篇巨制闻名于世,但其短篇小说的文风在现当代文坛上也是别具一格,佳作名篇不胜枚举,小说《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就是其中之一。《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是莱辛以早年的非洲经历为素材写下的作品,讲述的是出生于约翰内斯堡的城里姑娘玛格丽特的故事。玛格丽特结婚后与丈夫理查德、理查德的父亲史蒂芬共同生活在他们的农场上,过起了农妇的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将生机勃勃的农场和美丽如画的乡村变成了废墟。该小说虽是莱辛创作生涯早期的作品,但就其艺术特色而言,读者亦不难发现其独到之处。纵观全文,读者可以发现传统写作手法如反讽、象征、环境描写等特色,也可以看到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心理分析手法的大胆尝试。本文以莱辛的创作艺术为基础,试从反讽、象征、环境描写和心理分析三个方面分析莱辛《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的艺术特色,以窥测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揭露的主题思想。   二.莱辛的创作艺术   莱辛是20世纪各种小说流派的集大成者,她以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为榜样,其创作主要继承了传统与现实主义的手法。与此同时,莱辛深受马克思主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弗洛伊德、荣格与莱恩的心理学以及苏菲主义的影响,其创作又融合了心理分析、意识流、黑色幽默等各种现代派创作技巧。因而,莱辛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独辟蹊径、推陈出新,重建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创作模式。   在莱辛近六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其创作模式绝非一成不变,也非一日即成,而是前后经历了近四个阶段。最初,莱辛创作的主要是以非洲殖民地生活为背景,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为题材的作品,采用了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代表作品有《野草在歌唱》等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五篇》等短篇小说。其次,莱辛以现代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和她们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题材进行创作,在艺术形式技巧上大胆实验,并且试图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更深层次,代表作品有《金色笔记》等。之后,莱辛的作品开始积极显示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并且预言世界的未来,选用了寓言、幻想等创作手法,代表作品有《幸存者的回忆》等。最后,莱辛的创作回到现实主义叙事风格,但文风更为简洁,每部小说都针对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且小说的结构和风格由题材来决定,代表作品有《又来了,爱情》等。   《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原载于1955年2月26日出版的美国杂志《纽约客》,后收入短篇小说集《爱的习惯》,是莱辛的短篇佳作代表之一。总体而言,《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采用的写作手法体现了莱辛的创作艺术特色。   三. 《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的艺术特色   1. 反讽   反讽(Irony)“一词的出现是在16世纪,被广泛运用则是在18世纪初叶以后”。(佘向军,2004:61)随着历史的发展,反讽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扩张,它既可以是一种修辞手法,也可以是一种叙事艺术,还可以归属于哲学范畴……反讽这一术语的定义在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其中《苏联大百科全书》的定义较为详细:“反讽是一种表现嘲弄或狡诈的双重意义的叙述。在反讽中,一个词汇或一种语调在语境中获得了一种与文字意义相反的、否定的、或产生怀疑的意义。”由此不难看出,反讽即为说此指彼,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文学中最为常见的三种反讽形式为: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金莉,张剑,2010:97)   在故事《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中,莱辛将反讽这一艺术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小说的标题中“不算严重( mild )”一词即是一个典型的言语反讽实例。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及语境,读者即可发现这场突如其来的蝗灾是一场浩劫,它在短短的一天一夜之内,就将生机勃勃的农场和美丽如画的乡村变成了一片废墟,而蝗灾过后,“男人们吃晚饭时胃口还是很好”,自我安慰地说道:“本来可能会更严重的”,讽刺意味的语气极强,不禁让读者唏嘘不已。布鲁克斯曾说:“科学的进攻永远是直接的,艺术的进攻永远不能是直接的,而是拐弯抹角的。”反讽正是这样一种拐弯抹角的艺术手法。(佘向军,2004:80)这里莱辛采用的反讽手法无论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还是艺术手段,都展现一种隐幽委婉的含蓄审美特征,发人深思。   2. 象征   “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象征的意义渐趋丰富。如今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