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下外源NO对苜蓿幼苗生长影响.docVIP

水分胁迫下外源NO对苜蓿幼苗生长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分胁迫下外源NO对苜蓿幼苗生长影响

水分胁迫下外源NO对苜蓿幼苗生长影响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的不同苜蓿品种苜蓿王,德宝幼苗株高、干重、根冠比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能够显著降低苜蓿幼苗的株高、干重和含水量,说明苜蓿幼苗在水分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抗旱型不同的苜蓿品种表现不同,抗旱性强的苜蓿王幼苗株高、干重和含水量的降低幅度较敏感型的要低,且能够通过增加地下部分生长来提高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减少胁迫对其造成的影响。添加外源NO后能够显著缓解水分胁迫强度对苜蓿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苜蓿;水分胁迫;外源NO;幼苗生长   中图分类号:S 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   干旱作为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巨大的影响,给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其他自然逆境伤害之和[1]。我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干旱地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5%,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而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使得这一现状更为严重,尤其对于北方农业生产,如何减少水分胁迫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成为首要问题。   苜蓿(Medicago sativa)被称为“牧草之王”,全世界种植面积已达3 330万hm2,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我国苜蓿种植遍及北方14个省区,栽培面积己达200万hm2,并正以每年10万hm2以上的速度扩展,对中国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因素制约着苜蓿产业的发展,其中,苜蓿品种的选择和布局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提高苜蓿生态适应性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对苜蓿品种抗旱性的研究,不仅能够为苜蓿抗旱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和扩大苜蓿种植面积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植物在水分胁迫下会在形态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变化,以使个体能存活下去。水分胁迫下,植物形态指标的改变程度、植株生长状况和形态学特征可以作为评价不同牧草及不同品种植物抗旱能力的重要参数。形态学指标和标记在苜蓿抗旱育种中采用最多最早,至今仍占具一定地位,是长期育种过程宝贵经验的积累,具有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很多研究报道,植株的根、茎、叶的形态可作为估测品种抗旱能力的重要指标[2]。因此,通过研究苜蓿在水分胁迫下形态指标的改变程度、植株生长状况和形态学特征可以很好的比较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能力。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活性分子,自发现NO可以作为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分子后,NO植物学的研究引起了国际植物学界的密切关注。在植物体中,NO对种子的萌发、幼苗主根生长、侧根发育、气孔运动、光形态建成、呼吸作用、细胞凋亡、激素调控和各种胁迫响应等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3-6]。研究表明,外源NO对植物地上部和根的伸长生长都有促进作用,而对地上部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有关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苜蓿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以抗旱型苜蓿品种苜蓿王和水分敏感型品种德宝为供试材料,以PEG6000为模拟水分胁迫的渗透调节剂,研究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苜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种植和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于2013年5~9月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实验室进行,供试苜蓿品种为苜蓿王(Medicago sativa cv.Emperor)和德宝(Medicago sativa cv.Derby),均为第3年种子,初始发芽率分别为90.11%和92.67%,亚硝基铁氰化钠( SNP,美国Sigama 公司)为NO供体,PEG(PEG6000)为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生产。试验所用药品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挑选饱满均匀的苜蓿种子,用 0.1% HgCl2溶液消毒15 min,用蒸馏水冲洗数次,再用吸水纸吸干,置于垫有2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在种子发芽箱中,光照强度70 μmol/(m2?s),温度25 ℃±1 ℃,相对湿度60%进行催芽。种子萌发后,移入灭菌的蛭石培养钵,每钵定植25株,转移至光照培养室。生长条件设为:光暗周期12 h/12 h,光通量密度400 μmol/(m2?s),昼夜温度25 ℃/18 ℃,相对湿度60%,每3 d浇灌1次1/2Hoagland营养液,出苗后15 d间苗,每钵留10株,生长30 d后进行干旱处理。按照Michel(1973)的方法,使用PEG6000和1/2 Hoagland配制在25℃下水势分别为-0.6 MPa和-0.9 MPa的溶液,用来模拟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3种水分胁迫强度×2种SNP浓度),其中,以0 MPa水势不添加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