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后移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docVIP

氮肥后移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氮肥后移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

氮肥后移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   摘要:为了探明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比例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和C两优343为供试材料,设总氮肥施肥量为180 kg/hm2,分别设置基蘖肥(基肥+蘖肥)占总施肥量的比为0、40%、50%、60%、70%、100%。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N3能显著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大量的氮肥后移(N1)由于基蘖肥供应不足造成分蘖减少,导致杂交稻有效穗数的下降,同时后期氮肥的大量施入,造成杂交稻贪青晚熟,结实率大幅度下降;而一次性基肥施肥模式(N5)由于前期基蘖肥过多,造成大量的无效分蘖,使得灌浆期氮素供应不足,导致叶片早衰,造成结实率和每穗粒数的下降;N3模式的干物质生产具有前促、中控、后稳的特点,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转移,从而提高了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关键词:两系超级杂交稻;氮肥运筹;产量;氮肥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S365;S511.0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070-04   收稿日期:2014-06-27   项目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D07B02);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编号:10489201303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124220120002)。   作者简介:刘科(1993―),男,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稻高产生理生态研究。E-mail:469652775@。   通信作者:张运波,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水稻高产栽培与生理研究。E-mail:yunbo1022@126.com。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已占世界的20%,而氮肥用量却占世界水稻氮肥用量的37%[1-2],同时我国稻田单季氮肥平均用量为180 kg/hm2,比世界单位面积用量高出75%[3]。我国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平均只有9.1 kg/kg[4],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不合理施用氮肥,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增加,还因氨挥发、反硝化、地表径流等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效应[5-8]。   氮素是限制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要养分因子之一,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素的动态管理一直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措施[9-10]。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11]。氮肥后移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延长生育期,侧重后期施氮的处理较生育后期不施氮的处理产量明显提高[12]。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用工紧缺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导致氮肥大量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13]。   我国土壤背景的氮含量远远高于世界水平,氮肥的使用量却在逐年快速增长,特别是在耐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以及不合理的施肥方法的影响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得不到提升[14-16],同时两系超级杂交稻在生产上有加快推广的趋势[17]。因此,探讨两系超级杂交稻品种合理的氮肥施用模式,对杂交水稻高产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在长江大学校外试验基地进行。以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1号和C两优343)为供试材料,总氮肥(基蘖肥+穗粒肥)施肥量设为180 kg/hm2,分别设置基蘖肥(基肥+蘖肥)占总施肥量的百分比为0、40%、50%、60%、70%、100% 6个处理,其中基肥和蘖肥的比例为6 ∶4,穗肥和粒肥的比例为6 ∶4,以尿素为肥源,具体施肥情况见表1;于2013年5月5日播种,采用湿润育秧,6月4日移栽。插秧密度为23.3×23.3 cm。磷肥、钾肥、锌肥均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磷肥的施用量为30 kg/hm2,钾肥为 40 kg/hm2,锌肥为5 kg/hm2,分别采用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锌作为肥源。试验设置4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30 m2。小区间起20 cm高、30 cm宽的埂隔离,埂上覆膜,实行单独排灌。田间按高产栽培精细管理,及时控制和防治病虫害。   1.2调查内容和方法   植株生长分析:分别在分蘖中期(MT)、孕穗期(BT)、齐穗期(FL)、成熟期(MA)取样,每小区取9兜,洗净泥沙,测定叶面积、株高、茎蘖数,然后剪去根,按叶、茎+鞘、穗分开,于105 ℃杀青20 min,然后在80 ℃下烘48 h以上,冷却至恒温称干物质量。   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测定:分别在分蘖中期、孕穗期、齐穗期、齐穗后15 d(FL15),用叶绿素含量测定仪SPAD-502测定心叶下的全展叶或者剑叶的SPAD值。   顶3叶叶型的测定:于齐穗期分别测定剑叶、倒2叶、倒3叶的叶长、叶,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0.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