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棕榈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棕榈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 总结了我国棕榈常见害虫,如红棕象甲、棉蝗、蔗扁蛾、小袋蛾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和防治措施,以及常见病害,如芽腐病、棕榈干腐病的病原、感病症状和防治措施,以期为棕榈在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棕榈病虫害;特征;为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6-0130-03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为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树干圆柱形,耸直不分枝,周围包以棕皮,树冠伞形。株高15m,胸径20~30cm。肉穗花序腋生,长40~60cm,果肾状球形,蓝黑色。叶形如蒲扇,簇生于茎端,向四周开展,有狭长皱褶,至中部掌裂,叶柄长。花单性,雌雄异株,肉穗花序,花淡黄色,有明显的花苞。果熟11月。树型挺拔秀美,适应性强,能抗多种有毒气体。近年来,随着我国棕榈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国外棕榈植物的引入,人们为追求热带风光而大量采用它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和室内装饰植物,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在不少地区营造出它所特有的园林景观――棕榈景观群。但由于棕榈植物引种和造园面积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病虫的发生和危害,为营造园林景观环境起到了阻碍作用。      1红棕象甲      英文名称为Red palmweevil,别名为锈色棕榈象,属鞘翅目象甲科。该虫起源于印度,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最初是由棕榈引种而传入我国。   1.1形态特征   该虫幼虫体肥胖弯曲,无足,老熟幼虫体长50~60mm,蛹为离蛹。成虫红褐色,体壁坚硬,体长30~34mm,头部延长成管状,咀嚼式口器,口器着生于头管先端;触角膝状,端部数节膨大,着生于头管前部侧端。外形与危害竹子的“竹象”相似,前胸背板具8枚暗棕黑色的液滴状斑,其中背板前半部有5个斑。   雌虫每次产卵百粒,幼虫期为14~28d,刚羽化成虫先在蛹内停留8~14d后才会钻出取食,并繁殖下一代。每年4~10月为虫害盛期,幼虫孵出后即从伤口或生长点侵入,成虫具有迁飞性、群居性、假死性,常在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   1.2为害症状   红棕象甲1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成虫在1年中有2个明显出现的时期,即6月和11月。该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寄主的内部组织,在内部穿孔危害,受害株初期表现为树冠周围叶片黄萎,后扩展至中部叶片枯黄。植株受害,轻则树势衰弱或植株折断,重则整株死亡。   1.3防治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在棕榈科植物调运前,仔细清查茎干是否被红棕象甲蛀食,防止将携带该虫的寄主植物从疫区带出。   (2)化学防治。植株受害初期或受害程度较轻的,植株在 5m 以下的,可采取注射内吸性杀虫剂,即先将树干上的洞堵塞,然后用3mm粗的钻头在树干受害部位的正方钻一深10cm、斜向下的洞口,再用注射器向洞内注入10mL内吸杀虫剂原液,并将注药洞口用水泥和硫酸铜加水调成糊剂加以封塞,选用的药剂有久效磷、乐果、乙酰胺磷等。   (3)诱杀。一是材料诱杀:在受害种植园内,每隔30m挂置1个引诱桶,桶上端无盖,底钻小孔洞,防止雨天积水,放入引诱材料(发酵的假槟榔、甘蔗等,发出的较浓的酸性味道),诱杀材料的切口参差不齐,以引诱成虫前来交配产卵,每天坚持收集引诱到的成虫。二是性激素诱杀:在受害种植园内,每隔200m设1个引诱桶,桶上端无盖,设放十字交叉的铁皮板,在铁皮板上挂放性激素,桶内装有10cm深的水,桶离地面约有80cm 的高度。桶内的水1周换1次,每3d 收集成虫1次并处理,田间引诱时间在每年的 5~12月。此外,保护树干不受伤害,发现伤口时可用柏油或泥浆涂抹,以防止雌虫产卵。幼虫、成虫均在树干内蛀食,防治较困难,施药防治应采用注射器,把药注入受害处。具体做法:视植株大小而定,在排泄孔上方以45°角用5~10mm钻头,钻孔深50~100mm,用药量每株2~10mL原液,药剂选用40%甲胺磷原液与80%敌敌畏原液,按1∶1混合注射。还可用磷化铝捣碎塞入孔中薰杀。施药后马上用1%硫酸铜水溶液调成水泥沙浆,封闭施药孔口以达薰蒸毒杀目的。      2棉蝗      学名Chondracris rosea rosea De Geer,属直翅目斑腿蝗科。我国主要分布于陕西、内蒙、台湾、云南及华中、华东、华南等多个省区。   2.1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48~56mm,雌成虫体长56~81mm。体色鲜绿带黄,触角丝状,前胸背板中隆线凸起,淡黄色,两侧各具3条横沟。前翅长桨状,背面青绿色。后翅扇状,中部与基部淡紫红色。前足最短,中足略长,基节和腿节均绿色,胫节和附节呈淡紫色,后足腿节特别发达,青绿色,胫节细长,淡紫红色,其外向具两列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