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皮类中药治疗皮肤病临床研究进展.docVIP

植物皮类中药治疗皮肤病临床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皮类中药治疗皮肤病临床研究进展

植物皮类中药治疗皮肤病临床研究进展   【摘 要】 临床皮肤病治疗方法中,“以皮治皮”的思想体现了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古籍中有大量关于植物皮类中药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的记载;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植物皮类中药具有抑菌、杀菌、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以及镇痛等作用。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该类药物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植物皮类中药;皮肤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22-03   Abstract: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With the rind of skin” reflects the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alogy thinking.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literature has documented the plant skin class medicine treatment of various skin diseases.And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also proves that plant skin cla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antibacterial, sterilization,anti-inflammatory,anti allergy,immune regulation and analgesic effects.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such drugs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Plant skin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kin disease ;Clinical application   运用植物皮类中药治疗皮肤病,在中医临床中由来已久。“以皮治皮”的思想体现了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所谓取类比象,是传统中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在思维过程中对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相通、相似或相近的属性、规律、特质进行充分关联类比,找出共同的特征、根本内涵,以“象”为工具进行标志、归类,以达到模拟、领悟、认识客体为目的的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治胃以胃,以心归心,以血当血,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以皮治皮”。皮类药取材于植物器官外表,同人体皮肤一样俱为身体之藩篱、卫外之屏障,多具祛风、固表功用[1]。取象比类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多有体现,如《素问?示从容论》曰:“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不仅古文献中也记载了诸多皮类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经方、验方,而且近几年皮类药物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植物皮类中药,如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白鲜皮、紫荆皮、苦楝皮、黄柏、肉桂等应用广泛。现就其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古籍中关于植物皮类中药治疗皮肤病的记载   皮类药物用于皮肤疾患,历代多有记载,均体现了“以皮治皮”的思想,如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桑白皮、白鲜皮、黄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地骨皮、牡丹皮,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的苦楝皮;温中散寒的肉桂等,药源丰富,为“以皮治皮”提供了丰富的药物基础,无论外用或内服均可治疗多种常见皮肤病,临床上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用一种或多种入方,常收良效。现分述如下。   1.1 桑白皮 《得配本草》:皮主走表,治皮里膜外之水肿,除皮肤风热之燥痒;《千金方》记载: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阴头,皆赤色者:桑皮、水各二升,煮取汁,浴之。   1.2 地骨皮 《千金方》: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糖服之;《永类钤方》: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   1.3 白鲜皮 《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万氏秘传外科心法》:治疗鹅掌风用白鲜皮入口嚼烂,手搓之;《圣济总录》记载白鲜皮散(白鲜皮、防风、人参、知母、沙参、黄苓)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   1.4 牡丹皮 《神农本草经》:疗痈疮;《本草汇言》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赤肿如桃,迟治则破,用将军散: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   1.5 紫荆皮 《分类草药性》:治癣疮;《仙传外科集验方》中的一胜膏(白芷、紫荆皮)酒调内消初生痈肿;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