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代女性诗人笔下王昭君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清代女性诗人笔下王昭君形象

浅析清代女性诗人笔下王昭君形象   【内容摘要】在大量以王昭君为题材的作品中,男性诗人数量上占有绝对多数。尽管抒写这一主题的女性诗人数量并不多,但这一群体如何来看待和体味同为女性的王昭君,尤其是清代女性对王昭君这一题材的发展,却很有助于我们了解为数不多的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的特质。   【关 键 词】清代 女性诗人 王昭君形象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他此行的目的是自愿臣服于当时的西汉王朝,并作汉之女婿,与汉和亲。汉元帝欣然同意,将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为阏氏。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在《汉书?匈奴传》中记有:“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于是王昭君离开了熟悉的中原,来到了陌生的塞外,由此也引发了后世文人的笔下绵长的咏叹与感慨。清代胡凤丹的《青冢志》收录的与昭君了出塞相关的诗词曲就有509首[1]。而据今人鲁歌在《历代歌咏昭君诗词选注》一书中统计,历代以昭君为题材的有760多首[2],这还不包括那些提到昭君但非专咏昭君或者事迹的。   在大量以王昭君为题材的作品中,男性诗人数量上占有绝对多数,但是尽管抒写这一主题的女性诗人数量并不多,她们如何来看待和体味同为女性的王昭君,却很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的发展与变化。   目前我们所见由女性诗人创作,以王昭君为题材的的诗歌主要有:   梁王淑英妻刘氏的《昭君怨》、梁沈满愿的《昭君叹》二首、隋侯夫人的《遣意》、唐代梁琼《昭君怨》、明代黄幼藻的《题明妃出塞图》、沈天孙《明妃》、清代李含章《明妃出塞图》、金颖第《题明妃出塞图》、郭润玉的《明妃》、郭漱玉《王昭君》及《再咏明妃》、郭秉慧的《昭君》,蔡泽苕的《昭君》、陈宝贞的《王昭君》、闵肃英《昭君曲》、王婉仪《次韵题明妃图》、周秀眉的《昭君》两首、葛秀英的《题明妃出塞图》、张孟缇的《昭君》二首、万梦丹《昭君》、秋瑾《杂咏》,共计24首。   在这些诗词中,清代女性的咏昭君诗词有18首,远胜于其他朝代,并且在内容上也与前朝有很大不同,值得我们关注。   变化之一:对昭君出塞情景的描绘   在文人笔下,大量咏王昭君诗词内容集中在王昭君出塞,远离故土,备受风霜和乡思之苦上,最初女性诗人也不例外。   梁代女诗人王淑英妻,是著名文学家刘孝绰的妹妹,她是最早的一位咏写王昭君题材的女诗人。在其《昭君怨》一诗中描写昭君出塞的情景:“相接辞关泪,至今犹未燥”。昭君离开故国,出关的眼泪如雨下,到今天仍未流干,这种略带夸张的写法反映出女诗人想象中昭君离开故国的凄凉。而同为梁代的另一位女诗人沈满愿在其诗中写到“今朝犹汉地,明旦入胡关。高堂歌吹远,游子梦中还。”这是离开故土的最后一晚了,明天以后,再回中原就只能是在梦中了,情何以堪。对昭君出塞之悲的描绘,应该说是作为敏感多愁的女子,对离愁别意最直接的相同感受。   但是在清代,昭君的出塞则出现了明显变化。比如李含章的《明妃出塞图》中有:“雁门古冢生青芜,香溪碧水流珊瑚。”作者以昭君墓前草色青青,故乡河畔绿水依依,描绘出了优美的景色,以此象征昭君精神的不可磨灭,与前边的凄绝感伤大为不同。再如葛秀英的《题明妃出塞图》“绝塞扬兵赋大风,旌旗依旧过去中。他年重画麒麟阁,应让蛾眉第一功。”这里以刘邦赋《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为起笔,此时的昭君就是马上红妆,英姿飒爽的女英雄,而不再是那个凄凉的女子。麒麟阁是汉朝供奉功臣的楼阁名字。汉建帝为表彰功臣,将历代对汉有功的十一位功臣画像存于此阁。杜甫曾在《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一诗中说:“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而葛秀英的诗则明确讲王昭君就是这第一功。与郭润玉的诗一样,这种评价的背后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女性觉醒和自我认同。像这样的诗句中清代女性诗人中还有不少,如张孟缇《昭君》中“末妨异域埋香骨,赢得千秋不朽名”、周秀眉《昭君》中有“大造英华泄,春从塞地生。琵琶弹马上,千载壮君名。”都可以见到女子意气风发的感慨,并同样是将昭君行为视作壮举。女子诗作写景多偏于细腻精丽,但清时女诗人笔下的塞外颇有一种壮丽的色彩。   变化之二:对画工毛延寿的不同处理   清以前的女性诗人,把昭君悲苦命运的原因直指受贿的画工毛延寿。   比如前面提及的梁王淑英妻刘氏就认为“丹青失旧仪,匣玉成秋草”,丹青,是中国绘画主要原料,此处即指画师将美变丑,使得原本是美玉变成了秋天的野草。而同时代的沈满愿也以反语的口气认为:“早信丹青巧,重货洛阳师。千金买蝉鬓,百万写蛾眉。”而到了隋代,有一位隋炀帝的宫女侯夫人,则干脆写到:“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   其实画工毛延寿的形象在原本昭君的历史记载中并没出现,《汉书》与《后汉书》中并无此人。此人最早出现在晋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