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清代顺康雍乾四朝对贰臣态度转变
浅析清代顺康雍乾四朝对贰臣态度转变
摘 要:通过梳理清朝统治者对投降清朝的士大夫所颁发诏令的措辞,不难看出,顺、康、雍、乾四朝统治者对投降清朝的士大夫的态度存在一个由暗防到明提的转变。乾隆年间撰修《贰臣传》,既是对士大夫的道德禁锢,也是中央王朝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专制统治的有力体现,使士大夫阶层沦为了清朝统治者的工具。
关键词:清代顺、康、雍、乾;四朝;贰臣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朝代更迭都会有大量的官员出仕新朝,这是新旧王朝交替过程中的一种普遍历史现象。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下诏令国史馆编纂《贰臣传》,用政治手段来贬斥明清易代时的降清明臣。探其原因,乾隆认为在明朝已登仕途的官员,又在清朝做官,是不能将他们列在《明史》中,作为叛臣是不忠的行为,但是也不能载入清史中,毕竟对于外族统治者的统治不利,即“亦非所以昭褒贬之公”。乾隆萌生编《贰臣传》这个念头,乃是源于在此之前,江苏所进书籍内,含有《明末诸臣奏疏》及《同时尚论录》两书,当他读到那些降清明臣在前朝的章奏时,深感此辈中有“在明已登仕版”,从清后又赴身仕新朝,认为“其人既不足齿,其吉不当复存”。然而,若因此而将他们的传记从国史中剔除,又无疑会带来替之掩饰瑕疵的反效果。几经斟酌,他终于得到一个自觉妥善的处理方法,那便是将降清明臣的传记“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各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维隐饰”。
历代封建王朝在统治初期,都会大量吸收前王朝的官吏、士绅以为辅佐,通过与他们的不同合作,首先,可以解决自己因为统治经验不足,致使出现不必要的统治失误;而士大夫阶层通过填补官位空缺,在政治上稳固了新生王朝的统治,同时也使自己再次获得“饭碗”。其次,士大夫阶层是当时社会的主流,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社会舆论,在思想上掌握着文化解释权对于吸纳民众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李自成的失败,部分原因就是对士大夫阶层采取“不与其合作则杀之”的措施,因此得不到大部分文臣士大夫的支持。统治者与士大夫之间的彼此默契,统治者可以稳固统治;而士大夫们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政治权利,这样就形成了历代旧臣投靠新王朝不但不予追究,反而大加利用的现象。但是,乾隆下诏国史馆编纂《贰臣传》,却是仅此一朝,这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这是封建思想统治不断加强的有力印证。接下来笔者试图梳理顺、康、雍、乾四朝对“贰臣”态度的转变,揭示出清朝统治者加强文化统治、控制文化话语权的历史过程。
一、顺治时期对“贰臣”的宽济与暗防
顺治时期,清政府正处于征服全国的阶段,对抗大西、大顺政权及南明小朝廷的抵抗,面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抗清浪潮,他们大量吸纳明朝士大夫阶层,采取以汉治汉的政策,这反映清政权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经验不足,尚处于探索期。清朝建国初期,顺治帝就下令:“凡明朝官员俱照旧录用”,“其避贼(指李自成的农民军),隐居山林者,亦具以闻,乃以原官录用”①。这与李自成采取“不与其合作则杀之”的政策大相径庭,这也使得李自成很快就失去士大夫的支持,而清政府却能在当时的激流中获得支持。
统治者在汉族官绅地主中扶植拥立清朝的势力,争取把他们拉拢过来,并且加以任用,这一措施对于江南士大夫是特别有效的。如清朝政府问鼎北京,正在攻打南明小朝廷时,洪承畴建议亲赴江南,大力招揽明朝官绅,不少文臣武将前来受降。“贰臣”在总结明末弊病和为清政府建言献策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统治者多允之。
然而清政府对于“贰臣”还是多有防范的。顺治十年(1653 年)四月,刑部论陕西总兵任珍家居怨望按罪应论斩,在集议中,吏部尚书陈名夏联合陈之遴、金之俊等汉官二十八人共同上书,为任珍辩护,“与刑部、九卿、科道等满洲官两议”,顺治帝因此大为恼火,认为联合二十八员汉官显然是结党之举,斥责他们踵袭明代结党宿弊,与满官异心。经大臣在午门外议处,拟将陈名夏与陈之遴论死,其余人等俱从严发落。处罚结果反馈给顺治帝后,并没有被顺治采纳,而是“诏从宽典”:“陈名夏、陈之遴、金之俊等深负朕恩,本当依拟,姑从宽典,著各削去官衔二级,罚俸一年,仍供原职。陈名夏着罢吏部事,自今以后,从新省改”②。
因此,可以说贰臣中的大部分文人是得不到重视的,从贰臣入清后的职务分布即可看出,清廷对这个群体的安排是别有用心的:大部分贰臣都任职于清廷的监察机构,任职御史或巡抚,职掌风宪。这样一来,既有利于贰臣建言献策,又不使其掌握实权;既可以对满族统治者提供借鉴与提示,又可以从其言行体察其对新统治者的忠诚与否。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郁郁不得志,虽然当朝为官,但是处处受人排挤,精神受到摧残,常常有政治上和心灵上的双重失落感。在清军入北京后的甲申年夏秋之际,在京“贰臣”们已经开始有大规模的唱和活动。
二、康熙、雍正时期对“贰臣”的恩威并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