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西方对比下崇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东西方对比下崇高

浅谈东西方对比下崇高   摘 要 从广义上来说,美和崇高是两个相互对立的审美范畴。对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中“美”或者“优美”这一个概念的辨析和解读的研究多如牛毛。而学界对“崇高”这一概念的关注和解读却甚少。本论文试图在导入中国和日本的文学作品和文艺批评理念的同时,试图寻求东西方对“崇高”概念理解的异同,从而揭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的世界性及应用性。   关键词 崇高 历史沿革 东西方 异同   中图分类号:B83-09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Noble under East-West Comparison   WU Yo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Abstract Broadly speaking, the beauty and the sublime are two opposing aesthetic category. Western theori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beauty or beautiful research in this concept of discrim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dime a dozen. The academic seldom intentioned and interpreted the concept of nob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mport Chinese and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criticism of the idea while trying to find something on the side sublime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hich reveals the sublime aesthetic category and applied worldwide.   Key words noble; history; east and wes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西方艺术世界所理解的崇高是一种可敬畏的、神圣而伟大的概念。黑格尔把崇高视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并坚持“人应该自信能配得上崇高的东西”。而东方艺术审美世界虽然也有类似的美学理念,但由于语言和文化原型的差异,一般表述为“大美”“壮美”或“阳刚之美”。从古今中外的审美实际看,广义的崇高或壮美主要包括狭义的崇高、狭义的壮美和悲剧性艺术三大类型。西方文化中的崇高更倾向于狭义的崇高和悲剧性艺术,而东方文化中的崇高则更偏向狭义的壮美。   1 中国文学文化中的“崇高美”   东方艺术世界中最早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西方意义上的“崇高”这一理念的,恐怕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庄子,他把博大的天地之美看成最伟大的美。在《知北游》中他写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道》中记载“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但是仔细考证,庄子对“大”和“美”还是有严格区分的,认为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从庄子的观点来看,“大”是“美”的高级形态,“大”指的这种大美应该高于“美”所指的优美,因为大的美(或许比较接近崇高之美)就是一种无限之美,是一种狭义的壮美。在《秋水》中河伯观水之美碰见北海若的寓言,说明了“大美”远远高于有限事物的美。①然而庄子所说的大美,虽具有宏大的伟力,却并不具有让人惊骇或恐惧的力量。他所论及的壮美涉及许多形体巨大的形象,比如体现在生育万物,空间上的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的“道”等内容上,表达了一种时间、空间或数量上的多或壮。此外,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把“大美”的内涵延伸到了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格上,老庄都提及“神人”“圣人”“至人”等形象,他们是具有最理想、最完美的人格,是凡人效仿和学习的典范。这些人要么获得绝对的自由,拥有超脱人世的雄伟气魄和广大无边的神力,是世间凡人崇敬和仰视的对象;要么如孔子提出的“圣人”形象,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把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视为崇高的人格。在《论语》中他提出“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这是称赞尧帝伟大的人格。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指的就是人的品格的伟大与崇高。   此外,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大量崇高风格的诗词,比如王维《使至塞上》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苏轼《赤壁》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岳飞有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毛泽东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