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常熟翁氏家族精神文化
浅论常熟翁氏家族精神文化
【摘 要】 本文认为,常熟翁氏家族作为明清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世家,其独特的家族精神文化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以藏书为业的读书文化;以文学传家的艺术文化;以仕宦名世的状元文化;以清廉律己的孝廉文化。
【关键词】 常熟;翁氏家族;精神文化;家训
常熟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洪流流淌千年来,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精粹,翁氏家族的精神文化即是这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翁氏家族作为常熟八大家族之首,以藏书为业,以文学传家,以仕宦立世,以清廉律己,经年累月,传递着绵长而厚实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文化。翁氏文化作为常熟重要的文化品牌,深入的进行研究、保护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藏书为业的读书文化
翁氏是常熟极具代表性的藏书世家,其藏书来源主要为家传、购买、抄录、交换,藏书丰富、品相好、价值高,藏书文化对后人影响甚大,被列为明清九大藏书之一。正所谓“读书当务其大者远者,得一科名不足为重也”,[1]由此可见,心无杂念,勤奋读书是翁家一直以来恪守的家训。翁氏藏书从翁心存到翁同??及翁同书第二世,再经“曾”字辈第三世和“孙”字辈第四世至“之”字辈第五世,一直到“庆”字辈第六世,历时160余年。[2]
翁氏家族藏书至翁同??时达鼎盛时期。翁同??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由于地位特殊,爱好收藏的他藏书精本极多,郑振铎称其“没有一部不是难得之物。”其著有《瓶庐诗稿》、《瓶庐文钞》等。翁同??藏书除父兄传下来的之外,大部分是为官之后的积累,其在京寓藏书处名“均斋”、“一经堂”,晚年在常熟又有“瓶庐”等处。
翁家人世代遵循着“富贵不足保,惟诗书忠厚之泽可及于无穷”的祖训,也正是受此文化熏陶,翁氏世代人才辈出,文化修养极高,在购书、藏书方面独具慧眼,收藏了许多优秀的书籍。日积月累,自然成就了翁氏藏书如今品相丰富、质量上乘的特点。翁同??曾为翁家石梅先祠思永堂撰联并书:“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靠读书。”联语总结了翁家数代人的人生经历,激励一代代翁家人为之努力,此语也道出翁氏家族读书、用书与为善立业的关系,强调诸方面的统一。[3]
二、以文学传家的艺术文化
在常熟历史上的家族人才中,大凡仕举兴盛,榜名高悬的家族必然也是文学世家。翁氏家族并不仅仅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追求书香门第的文化定位,追求尊重人文教化的内在精神凝聚,以诗书礼义累世相传,由此保持了家族持久延续的发展后劲。[4]
翁氏一族都擅书法,其中功底深厚,颇具声名者形成了一个翁氏书法群体。而翁氏家族中又以翁同??最为著名。翁同??的书法造诣极高,被誉为“同光第一书家”,他的“一笔虎”最负盛名。他学书广泛,涉猎汉隶、魏碑、东晋二王与唐宋诸家书法,[5]博采众长,参以己意并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翁字森秀宽博、运笔遒劲的独特书风。
此外,翁氏家族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造诣,族人著书立说,代代不息。就翁心存和翁同??父子而言,翁心存著有《知止斋文集》、《知止斋诗集》等,翁同??著有《瓶庐诗稿》等。其诗“清隽无俗韵”,“雅饰可诵, 风骨遒上”,又因他自身的忧患意识而别有一番金石之气,尤其到了晚年,情思强烈郁结,诗句狂放奇崛,具有崇高的悲剧美,如“别有江湖浩荡大”、“老夫惯听怒涛声”、“谪仙岂是楚狂人” 等句便是。[6]
三、以仕宦名世的状元文化
据《海虞翁氏族谱》记载,常熟翁氏,从明代初年姑苏长洲相城里翁景阳迁来此地璇洲里开始,至今已历时四百多年,翁同??的祖父咸封已是迁常的第十三世子孙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翁咸封中举,嘉庆时选任海州学正;父亲翁心存,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历官工部、兵部、吏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为同治帝师。翁同??有兄姊五人,长兄同书,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官至安徽巡抚;二兄音保,早殇;三兄同爵,历官陕西、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翁同??的侄子翁曾源,同治二年(1863年)恩科状元,翰林院修撰;另一侄子翁曾桂官至浙江布政使;侄孙翁斌孙,光绪进士,官至直隶提法使。由此,父子宰相,同为帝师,三子公卿,四世翰苑,成为清代政坛佳话;叔侄联魁,状元及第,四世五人,俱为进士,这在科举史上是尤为罕见的。江苏常熟被世人誉为“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于江南”,翁同??由此成为了常熟状元文化的代名词,赋予了常熟人强大的文化自信力和追求卓越的动力。
四、以清廉律己的孝廉文化
1、孝悌不匮
翁氏家族尤为重视日常的家庭教育,以孝悌为根本的的家教,并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翁心存的长兄翁人镜,“践履笃实,平生无妄语,孝友勤俭,淡于荣利”,虽然未能取得功名,但悉心指导乃弟读《尚书》,长兄的恩情始终温润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