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病虫害预防措施.docVIP

浅议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病虫害预防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病虫害预防措施

浅议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病虫害预防措施   摘要: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必须时时注意防治病虫害的侵袭,找出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基本类型,积极有效的进行防治,这是确保食用菌高产优质的关键。而食用菌中双孢蘑菇是栽种面积最广、出口创汇最多的拳头产品,文章以双孢蘑菇为例,分析了常见病虫害的一些预防措施。   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36-0167-02      在食用菌栽培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环节的忽视,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轻者减产,重者甚至绝收,所以,了解掌握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保证食用菌的优质高产。本文以双孢蘑菇的病虫害防治为例,作简要分析。   1常见病虫害种类分析   1.1鬼伞   鬼伞又称野蘑菇、狗召菌等,常见的有晶粒鬼伞、长根鬼伞、毛头鬼伞等,鬼伞发生后会与双孢蘑菇争夺营养,同时还会抑制菌丝的生长。主要的防治措施有:①提前预防,备料时必须将麦秸、稻草晒干后再使用,特别是发生了霉变的麦秸,因为鬼伞也是一种培养料过湿的指示菌,所以在堆制发酵中也要防止培养料过湿,防止氨的含量过高;②在栽培的过程中要   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就要立即清除,同时加强菇房内的通风降温,不使鬼伞孢子发成菌丝;③光线和温度的作用。鬼伞菌丝不能经受光线的照射刺激,虽然可进行短期的晾晒以杀死鬼伞菌丝,但时间也不能过长,以低于20 ℃的培养料温度可以控制鬼伞的繁殖。   1.2小菌核病   该菌极易扩散,多发生于发菌的中期,培养料较熟的菇房中较容易发生,发生后培养料因为受到污染会呈疏松状,并伴随霉臭,绒状的菌丝也会发生萎缩。这种菌在发生的初期是淡黄色的,成鱼卵状的圆形,后期会转成黄褐色、褐色,外表直径0.6~1.0 mm,会变得非常的平滑。该菌的防治措施主要有:①有效控制培养料的堆制熟度;②在受污染的地方喷洒波尔多液(300~500倍);③在受感染的培养料区喷洒百菌清(500~600倍),然后进行通风换气。   1.3细菌性斑点病   在覆土层中大量存在着此病的病原菌,并因为喷雾的关系而经常溅到菇盖上。在感染的初期呈现针眼状的病斑,颜色为黄色,随着快速的扩散,颜色逐渐转为暗褐色,直至巧克力色,伴随有黏液和微凹。防治措施并不复杂,主要为:将菇房内的湿度控制在92%以下,并且喷洒水后要注意通风,使菇盖上不留水珠,如果已经发病,还可用氯酸钠(1∶600倍)漂白粉的喷雾进行喷洒。   1.4褐斑病   该病的发病初期菇盖会呈现淡淡的棕色斑点,菇盖的中心会有灰褐色的斑点穿透进入蘑菇组织内部,发病后的蘑菇形如洋葱,菇柄呈弯曲状。此病主要是轮枝霉引发的,不过并不会有什么难闻的气味出现,蘑菇组织内也仍然会很坚韧。传播途径主要为气流或昆虫等将已经成熟的真菌孢子带入土壤中,特别是在菇蝇大量发生的时候,此病也会随之发生,并且非常严重。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将覆土的材料进行消毒,防治菇蝇的发生,同时在已经发病的蘑菇周围喷洒甲醛溶液或者多菌灵液。   1.5菌丝萎缩   在发菌与出菇的阶段此病常常发生,并会导致菌丝的发黑萎缩甚至死亡。发病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建堆时不慎致菌丝“氨中毒”而死亡;也可能是堆料过程中碳氮比例不适,从而导致培养料过熟、酸化,菌丝发生萎缩;培养料过湿也可能造成菌丝的萎缩;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菌丝也容易发黄,从而死亡。防治可根据对应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即可。   1.6死菇   这种情况无疑是我们最不愿见到的,也是最为严重的病况,将会严重影响前期的蘑菇产量,发病的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①出菇量大而密,造成营养不足,部分小菇开始死亡;②菇房通风不够,温度和湿度又过高,造成二氧化碳过量,把小菇闷死;③药量过大,从而造成药害,将小菇杀死;④在采菇的过程中,操作不慎造成的损伤。防治可根据对应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即可。   1.7菇蝇   这种虫害在双孢蘑菇的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其中又以厩蝇对蘑菇的危害最大。它的成虫主要传播病菌和螨类,幼虫会啃食菌丝以及子实体,使子实体失去商品价值,到盛发时,幼虫已将培养料蛀成糠状了,出不了菇,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措施为:①在培养料的堆制过程中,尽量将温度调高一点,后发酵的方法是最好的;②将2%的敌敌畏溶液在3次翻堆时喷洒在上面,然后用薄膜闷住;③在门窗上设置纱窗。   1.8螨类   若论在虫害中对蘑菇的危害程度之最,那非螨虫类莫属了。螨又名“菌虱”,繁殖能力极强,体小,若不成堆聚集则难以发现,经常是防不胜防。通常在覆土调水后出现,可使菌丝难以成菇蕾形状,或干脆使菌丝难以上土,从而退尽,变黑。防治措施有:①搞好菇房清洁;②严禁在培植场周围养家禽等;③若经发生螨类危害,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