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族音乐雏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雏形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雏形   [摘要]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作为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人类生活的必要补充。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关系日益复杂,音乐艺术的内容和作用也随着扩大,音乐遂以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作为社会意识形之一,随着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地向前发展。追朔远古时期的音乐起源以及形式特点,对于我们现在的音乐研究工作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国风民俗音乐形成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音乐文化形成的历史也非常久远。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一样,经历了几十万年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公社分为母系和父系两个阶段。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都发现有远古人们活动的遗迹,但其历史发展是不平衡的。各种类型的文化在每个历史阶段存在和延续的时间也有先有后、有长有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各种文化不断出土的音乐遗物证明,黄河以及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最早发祥地。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山西万泉(现属万荣县)荆村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骨哨、陶埙,有的已可吹奏由两、三个音构成的简单旋律,同时还有鼓、磬等打击乐器和管乐器。而最初的音乐就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原始音乐歌舞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如此密切,它的社会功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当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关系日益复杂,音乐艺术的内容和作用也随着扩大,广泛用于锻炼身体、抒发感情、祀神祈年,以及娱乐、求爱等各种社会生活侧面;美的因素增长了,音乐的形式也更为丰富多样了。从此,音乐便以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随着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约五千年前,我国各个氏族部落进入氏族社会的晚期,音乐文化在此时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了原始音乐。从现存远古传说,可以看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并与巫术、原始舞蹈、诗歌融为一体,为劳动实践和氏族集体的利益服务。我国古书所载“百兽率舞”与“奋五谷”等传说均说明他们与先民们的祭祀、狩猎、畜牧、耕种生活有关。各个遗存地区出土有原始乐器,如陶埙、用禽兽脂骨制成的骨笛、陶角。   原始社会到夏禹的时候开始崩溃,奴隶社会逐渐形成、社会上有了阶级的区分,音乐艺术了逐渐注入了阶级的意识。如夏代的代表性乐舞《大厦》,是直接歌颂统治者本身的,与过去歌颂图腾祖先的情况很不相同。传说《大厦》就是歌颂夏禹治水有功。音乐的阶级分化,在乐器的应用上也有所反映。奴隶社会创造了象编钟、编磬之类的贵重乐器,这是音乐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这类乐器,从一开始就只能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专有物,奴隶不必说了,一般部落民也是根本不可能备置应用的,他们最多只能奏弄埙一类比较简单的乐器。古人常称贵族家庭为“钟鸣鼎食之家”,就是这种真实现实的写照。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虽然都同属于《诗经》,但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风是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多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十五国风,即西周时期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国风》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风》、《卫风》、《 王风 》、《 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 》、《 陈风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