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和谐意识
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和谐意识
内容提要: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盛世之一,它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指导思想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人才观、君臣观、君民观、民族观四方面阐述了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及其作用。
关键词:和谐意识 人才观 君臣观 君民观 民族观
中图分类号:K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1-7-10
贞观初年,百废待兴,民力凋敝,社会矛盾较多。唐太宗在短暂的几十年里即开创了显赫一时的“贞观之治”,这和他的治国指导思想直接有关。唐太宗最高理想社会是祖述尧、舜、禹、汤,建立和谐的“大同社会”。他曾对高昌王说,人生有三大乐,“天下太平,家给人足,一乐也;草浅兽肥,以礼田狩,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二乐也;六和大同,万方咸庆,张乐高宴,上下欢洽,三乐也。”这人生三大乐,是其政治的最高目标,它蕴含有丰富的和谐意识。正是这种治国理念里和谐意识的指导,贞观之初,唐太宗就确立了“以静治天下”的方针,选拔人才,恢复生产,完善法律,兴盛文化,安抚百姓,协调民族关系,发展对外关系,从而使得唐王朝迅速摆脱困境,走向强盛。
一、人才观中的和谐思想
唐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多次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以德行、学识”为标准,以“选贤之义,无私为本”为原则。唐太宗用人不以好恶、亲疏、贵贱来评判用人,贯穿了和谐的人才观。
(一)地域和谐。唐朝起源于关陇贵族集团,因而在高祖打天下时期,用人多用陇东勋族。唐太宗有意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扩大选材的地域范围。其属下既有不少关陇贵族,山东豪杰,但也不乏江南人士。据史载:太宗时期,所任28名宰相中除了高祖旧时6人外,其他22人,陇内陇外各占一半。
(二)士庶和谐。太宗有意打破魏晋以来士族把权的状况,吸纳大量的出身寒门的官员,以形成有社会各阶层精英分子参政的和谐局面。其中既有像关中士族裴寂,隋朝宗室杨恭仁,北周宗室宇文化及,梁皇族萧?r,也有像张亮,马周,魏征,戴胄,李?蓿?张玄素这些没有门第血统的寒门之士。此外唐太宗还完善科举制,撰《氏族志》,以选拔大量寒士,抑制士族阶层。
(三)新旧和谐。贞观王朝是承前继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太宗执政后,在人事用人上采取新旧兼用,和谐过渡的方针。所用之人既有隋朝的遗老,又有高祖时的官员;既有秦府的老班底,又有东宫和齐王时的大臣。贞观元年,唐太宗就说:“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朕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娅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
唐太宗这种唯才是举,不偏不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不拘一格的和谐人才观缓解了地域、血统以及新旧力量的矛盾,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对于贞观朝人才济济,生机勃勃局面的出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君民观中的和谐思想
唐太宗吸收隋炀帝“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的教训,认识到“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从而确定“抚民以静”,“存百姓”,“安人理国”的施政策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吾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实,且当静以抚之”,“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唐太宗认为,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国君必须清净寡欲,“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这样才能使天下无事,百姓安乐,才能缓和阶级关系。这种和谐思想观体现在一系列安抚百姓的国家政策里:(一)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唐朝的《均田令》真正实施是从唐太宗开始的,它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所有,还通过狭乡迁宽乡的移民办法来解决土地供给不足问题。(二)实施租庸调法,不夺农时。以庸代役办法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去耕作,太宗还注意避免在农时举行大规模的国家庆典,尽量做到不扰民。(三)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唐太宗吸收隋朝“徭役无时,干戈不戢”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去奢省费,减少民力,反对劳役无时,“诸非法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论处”,以达到“养民、富民”的目的。(四)设置义仓,救灾备荒。设义仓的目的就是为了救济那些因灾而陷入困境的人,“岁不登,则以赈民;或贷为种子,则至秋而偿。”(五)鼓励人口增殖,增加农业劳动力。主要通过释放宫女,严禁买卖人口,赎回外流人口等措施来保证劳动力。
正是因为有了和谐的君民观的指导并实施一系列“存百姓”的政策,使得百姓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提高,经济很快好转。至贞观四年,已经出现“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doc VIP
- 注册化工工程师专业案例分析.pdf VIP
- 5.1植被(教学课件)(共50张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x VIP
- 小学初中手抄报word可编辑模板 抗日小报.doc VIP
- Part1-2+Unit2+Community+Life课件-【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3).pptx VIP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物理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VIP
- 大学英语6级词汇.pdf VIP
- 2025年合肥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执法证考试题库(附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