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应用
浅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应用
【摘要】 目的:评价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新技术理论落实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在改进前,2015年1-10月医院共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56例,改进后,2016年1-10月收治严重多发伤55例;落实的强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主要包括限制性输血、脏器损伤控制技术、高致死性创伤控制等。结果:改进后出血量、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住院红细胞输注总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改进前,改进后血压恢复正常时间长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严重残障率、残障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已成为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的必须技术,但仍在不断完善发展之中,新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救治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损伤控制; 急诊外科; 多发伤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3-0149-02
创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创伤成为居民死亡的十大病因之一,成为36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位病因,且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交通工具的普及,创伤发病率仍呈快速上升趋势[1]。近年来,随着创伤发生、进展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不同创伤的损伤控制理论与方法越来越完善。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急诊外科多发伤的救治水平,医院于2015年10月末,尝试系统分析既往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强化损伤控制外科策略,于2016年落实,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改进前,2015年1-10月医院共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21~53岁,平均(36.4±11.1)岁;ISS评分(35.3±6.9)分;受伤到获得救治时间(2.1±1.5)h;受伤部分(3.4±1.1)处;伴颅脑损伤21例,胸腔、盆腹腔脏器损伤11例,并发失血性休克31例,重度烧伤7例。改进后,2016年1-10月,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0~57岁,平均(35.6±9.8)岁;ISS评分(34.6±6.5)分;受伤到获得救治时间(2.0±1.4)h;受伤部分(3.5±1.0)处,伴颅脑损伤18例,胸腔、盆腹腔脏器损伤12例,并发失血性休克28例,重度烧伤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ISS评分、主要受创部位、受伤到获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改进前 采用简单的损伤控制理念操作,入院时进行ISS评价,建立多静脉通路,活动性出血无菌敷料填塞止血加压包扎,不稳定四肢骨折临时支架外固定,床边X线片检查,送CT检查,查血、备血及心电图等术前准备。立即手术,同时手术,腹腔内出血急诊剖腹探查,纱布或止血钳止血,去除污染,严重内脏损伤采用修补或切除治疗,颅内血肿神经外科医师去骨瓣减压或显微镜下钻孔减压引流,四肢开放性骨折,进行清创、冲洗、止血,必要时进行截肢。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外固定。术后转送ICU监护。二期内固定手术处理骨盆骨折、无法保肢的损伤肢体。
1.2.2 改进后 在深入分析既往严重多发伤急诊外科救治工作后,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损伤控制理念的改良。(1)对于失血性休克者,出血控制前,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性输血,血压控制目标在SBP达到或接近90 mm Hg,CVP控制在8~10 mm Hg,必要时联合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出血控制后,提高血压控制目标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原则为CVP10 mm Hg,可适当增加血浆的输注,以利于提高血氧含量,减轻肺组织损伤。(2)对于脏器损伤,考虑到病情严重,进行器官切除增加打击,增加严重并发症、死亡风险,需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如对于胰腺损伤可先进行消化道重建,进行胰腺损伤修复,以利于胆汁、胰液引流,对于损伤器官的修复及切除,需慎重,充分考虑切除后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临时重建、造瘘等方式,以利于组织液自然引流,避免污染腹腔,对于术后感染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3)对于致死率较高的肺部创伤、骨盆骨折、颅脑损伤,也以损伤控制理念指导,如若尚未复苏无法进行开颅手术治疗,也可进行局麻下的钻孔引流,先期降低颅内压力,避免脑疝形成。对于胸部创伤,可先处理影响通气的创伤,采用气管切开术建立支持通道,开展损伤控制理论,首先处理可致死亡的心脏大血管损伤、破裂损伤,先期止血,并在一期手术完成,而后二期处理肋骨骨折等其他创伤。(4)对于重度烧伤,先处理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急诊气管切开,部分烧伤为车祸后发生,采用前文提到的损伤控制技术处理,在急诊术后,采用Gurreri公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