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孔子为学之道
浅谈孔子为学之道
[摘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文化巨人,他创立了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仁”为本的儒家思想体系。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以自己的为学经验为弟子树立了旗帜,“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内外兼修,以到达圣人之境。
[关键词]为学 儒家之道 德 仁 六艺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63-02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朱熹曰:“此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末兼该,内外交养……忽不自如其于圣贤之域矣。”[1]
一、志于道:志,心之所之;道,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
学习当先立志,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子罕第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在儒家思想中,“志”是一个普通人的立身之本。在孔子的教学中,也多次与弟子谈论志的问题,在《侍坐章》里,孔子询问众弟子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论的都是邦国之志,惟有曾点“异乎三子者之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夫子对曾点的话表示赞同,孔子在《论语》中也曾明确谈到过自己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由此窥见,儒家虽然主张出世,但还是有回归自然之志。孔子之志在于顺乎天理,安于所处之境,与天地万物混同一体,悠然自处。
儒家和道家都讲求“道”,此道非彼道,道家之道,是老子哲学中的专有名词,意指构成宇宙的实体和动力,即世界的本体,是一种混沌、不可言说的状态,故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2]孔子提倡道,即所谓的人道,此道本则在心。人道必本于人心,如有孝悌之心,始可有孝悌之道,有仁心者,方可有仁道。“道”这个字眼第一次在《论语》中出现,是在《学而第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1]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里,译为:“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4]我认为“务本”也可理解为务本于心,也就是致力于内心的修养,日臻完善,道也随之产生了。虽然道本源于心,但贵在人能诱发并促进之,又贵在人能养护而成全之,凡此皆赖于学,并不是有心就可生道。“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卫灵公第十五》中,“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再次提到了人与道,学习和兴道的关系,道由人兴,亦由人行,自有人类以来,始则浑浑噩噩,后来通过不断地学习,久而智德日成,文物日备,此之谓人能弘道;道由此兴,人由始生,渐至长大,学思益积益进。道之所以兴,离不开人的不断学习。《中庸》云:“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1]人不经过学习,没有德行,大道亦不在其身凝聚,此亦“人能弘道”。反言之,若道能弘人,则人人尽成君子,世世尽是治平,坐待道弘,当然,这也只能是痴人说梦。
《学而第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1]在这里,孔子提出“好学”的四个标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强调不要过于重视物质生活的享受,“敏于事”“慎于言”是在行言方面的要求,即现在所说的“纳言敏行”,不止于此,“就有道而正焉”才是好学的主方向,惟有这个条件才能将上述四个标准统一起来。朱熹注:“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尹氏曰:“君子之学,能是四者,可谓笃志力行者矣。然不取于有道,未免有差……”[1]
儒家之道存在于人伦日用之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可以说是一种超时空存在的永恒体,是一个内蕴丰富的范畴。该如何去把握呢?《泰伯第八》“……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倍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1]点出道应该在君子的一言一行中都有所体现。学习、生活中时刻不能离开道。
二、据于德:据者,执守之意。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始终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礼记#8226;乐记》:“德者,性之端也”,[3]也就是说德是人性的根本。据于德,即是顺乎人的善性。那么,道与德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行道而有得于心则谓之德,内修于己为德,外措施之于人群为道”,“道”强调自身的修养,“德”更侧重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善行,德者,道之功,体道之人,谓之有德。“德”在学习、为政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为政第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当然,孔子在为政方面强调“德”,主要还是侧重“礼乐制度”。至于在为学方面,能够守死善道,注重内心品格的完善,言行符合道,也可以算得上是有德之人了。
三、依于仁:依者,不违之谓。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
“仁”是儒家的中心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咽喉用药市场白皮书.pdf VIP
- 临时用电施工方案.doc VIP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秀教学课件.pptx VIP
- 人民大2024《人工智能与Python程序设计》课件(教材配套版)第10章-使用 Python 语言实现机器学习模型-回归分析.pdf VIP
- Lesson 3 at the seaside(课件)典范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人民大2024《人工智能与Python程序设计》课件(教材配套版)第9章-机器学习概述.pdf VIP
- 主体性概念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讨.docx VIP
- 普外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docx VIP
- 医院急性创伤患者救治流程.pdf VIP
- 讲义 16 分式讲 16 分式.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