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济南地区碑刻造像概述
济南地区碑刻造像概述
【关键词】济南;碑刻;墓志;石造像;文物保护
【摘要】济南地区的石刻文物数量众多,发展序列完整,又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风土人情的珍贵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本文简要记述了济南地区文字石刻和石造像的分布、时代、种类及特点,概述了其学术价值和保护现状
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厚,石刻文物留存下来的较多。这些遗存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且连贯性较好,不仅为研究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风土人情提供了珍贵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凿刻有文字和图像的石头均可称为石刻,它包括了刻石、碑、墓志、塔铭、经幢、经版、画像石、俑、造像等许多类别…。这里只概述济南地区的文字石刻和石造像。
历代碑刻:拣选撰刻留山阿
从广义上讲,一切镌有文字的石刻都可称为碑刻,如立于墓前的墓碑,在略加修整的天然石块上刻铭的碣,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卜的摩崖题刻,各种宗教制作神龛时留下记录的造像记,埋于墓内的墓志等等。周人的典籍中,主要将碑分为“下棺之碑与识日景之碑、系牲之碑”[2]这几类,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则采用了更加宽泛的解释:“碑,竖石也。”碑的概念及用途经过后人不断的发展与引申,逐渐有了“树石书丹谓之碑”[3]以及“凡刻石之文皆谓之碑”[4]的说法。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石刻形制,它自秦汉时期始具雏形,绵延2000多年,至今仍盛而不衰。
从时间上看,济南地区的碑刻自汉代至今,代代相继,屡有佳作,前后延续近2000年。现存最早的当属孝堂山石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有的东汉题名,它已开题名碑风气之先河。北朝的造像题记居多(在后文的石刻造像部分简述),其次便是墓志,这与全国的情形是一致的。从类别上看,涵盖了摩崖题刻、碑、墓志、造像记、经幢等许多种类。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用于宗教的寺庙碑、道观碑、造像题记、摩崖题刻及经幢等,用于纪事的修桥碑、衙署碑等,还有述德碑以及文学艺术类的碑刻,如咏泉碑、书画碑等,涉及济南地区历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样式上更是丰富多彩,有简单两三字的题记,又有2000余字的颂铭;有工整秀丽的蝇头小楷,也有雄浑刚健的擘窠大字;书体则是篆、隶、草、行、楷无所不包。其中不少出自重臣或名流之手,甚至为帝王御笔亲书,如北齐僧安道壹的摩崖刻经,唐代欧阳询书丹的《房彦谦碑》,李邕撰文并书写的《灵岩寺颂并序碑》,北宋苏轼为张?锕示犹狻抖潦樘谩繁?刻(图一),元代赵孟?\的《篆书诗刻碑》(图二),清代康熙、乾隆两代皇帝手书的《双御碑》,阮元撰文、桂馥书丹的《历山铭》(图三),以及康有为“?云”题记石刻等。许多碑刻在历代金石著作中有著录,如宋代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所著《金石录》一书中,就记载有济南地区的一些著名碑刻。
济南地区的碑刻,或集中在一些著名的古迹名胜风景区内,或出土于古遗址、古墓葬中,现存已知的大部分都已纳入国家的统一管理保护之中。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作为济南地区重要的石刻文物收藏机构,经过考古工作者几十年的调查、征集,收藏有历代碑刻300余通,其内容丰富,涉及济南地区历代社会活动、民俗、宗教、商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名士传记、职官制度等[5]。在一些名胜风景区内就地保护的碑刻更是不计其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寺现存碑碣269通(献殿内明清以来善男信女施财进香建醮等碑200余通未计人),其中诗刻题咏114通,塔碑82通,其他73通[6],有不少是历代名人的手迹,如唐代李邕,宋代苏辙、蔡卞,金代党怀英,明代徐中行等,仅清乾隆御碑就达25通之多。大明湖的古碑刻主要集中于历下亭、铁公祠和遐园景区,其中仅铁公祠就存有清人碑刻26通。趵突泉现有古碑刻主要集中于娥英祠,园内东西两侧的墙壁上镶嵌有24通明清咏泉石刻,南侧则矗立着罕见的双御碑[7]。千佛山景区兴国禅寺及历山院等处也保留了不少古代碑刻。在济南地区的名胜古迹中,存留了大量翁方纲、桂馥、铁保、阮元、何绍基(图四)等清人所书的碑刻,这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清代在书法史上的中兴。由历代名人所书的匾额楹联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题书的碑刻更是不计其数。
然而,还有大量的碑刻散落于民间,饱受风雨侵蚀、人为破坏,或立于公路旁、田野中,或被砌于墙壁内,或被用作铺路石、石板桌面,耗减程度十分惊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与经费、人力的严重不足有关,更重要的则是观念的滞后和不重视,而且有些碑刻离开原来的环境也影响其价值功用。据不完全统计,历城区境内现存碑刻200余通181,其中大量散置于野外。2006年出版的《章丘历代碑刻选粹》,共选录150余通碑刻,其中大部分也是来自民间。这些碑刻虽大多不是出自名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