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绛先生我们仨情感节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杨绛先生我们仨情感节制

浅谈杨绛先生我们仨情感节制   内容摘要:《我们仨》的气质恰如杨先生的为人:低调、平实、真切,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有尊严的爱着,情感节制是《我们仨》中一个显著的特征,以梦写实和意境艺术的点染,让深沉的悲痛化作袅袅炊烟,作品情感上归于平和,散发出超越苦痛之外的哲思。   关键词:《我们仨》 情感节制 意境   《我们仨》的气质恰如杨先生的为人:低调、平实、真切,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有尊严的爱着,情感节制是《我们仨》中一个显著的特征,以梦写实和意境艺术的点染,让深沉的悲痛化作袅袅炊烟,作品情感上归于平和,散发出超越苦痛之外的哲思。   翻开书的扉页,以“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贯穿起全文。面对亲人的离去,作者用一种梦境与现实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记叙这段近乎不敢面对的生命之痛,充满浓郁的人情味,情感上节制而含蓄。作品以梦开篇,在“万里长梦”中,梦境更是历历如真,杨绛先生梦中的古驿道、客栈和小船与现实中奔波的路途、家和医院相对应。古驿道上野草滋蔓,杂树荒芜,颓柳在落日余晖中更是凄婉动人,远处的陵墓依稀可见,这般通向死亡的阴森与荒凉,正是杨绛先生内心凄婉悲凉的倒影。梦是层层递进的,亲人的病情逐渐恶化,轻柔的梦渐渐变沉,甚至有时会梦魔,女儿钱瑗去世,梦更是痛入骨髓,最后梦像携裹尘泥的杨花,再也飘不起来了。直到先生钟书去世,“万里长梦”才醒。梦是杨绛先生内心情感潜意识地流露,梦境和现实交织,亦真亦幻,流露出杨绛先生因伤悲而意志恍惚的精神状态。梦本来是虚幻飘渺的,但杨绛先生赋予其重量、知觉和可以伸缩的长度,这正是与作者内心情感相契合的艺术通感。这种将现实融进“梦”、情感上含蓄而克制的浪漫写法在文中比比皆是,比如文中通过钱瑗表达的,“交通工具各式各样,有飞机,有火车,有小汽车,有长途汽车……爸爸选了没人要的一条水道,坐船。”[1]这句话也颇有深意。在生死离别即将到来的时刻,他们仨彼此谁也离不开谁,钱先生选择尽可能“慢慢走”,杨绛先生和女儿钱瑗也不辞辛劳,慢慢送别,越送越远。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个曾经温馨的三口之家,在古驿道上相守相离,最后只留下杨绛先生孤身一人来回忆和纪念“我们仨”,离愁中夹着温馨,淡然中夹着无奈。情至深处人孤独,也许是还没有办法正视至亲的相继离去,杨绛先生以梦幻写女儿和丈夫最后的岁月,以虚笔写死,像沙漏一般滤过不堪的伤痛,尽可能用一种清新优雅的笔调记录着“我们仨”最后点滴的温暖,平静的文字中饱含着缕缕深情。离别被折成了长长的梦,最终变成了生死两岸的守望。离别的悲慨和辛累寓于冷静婉转的叙事中,淡如轻烟,洁如皓月,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本质的哲思。文中写爱女钱瑗去世那段:“你叫她回自己家里去,她回到自己家里去了”(第49页)。丧失爱女之痛,在无声的悲泣中化为一串串美丽的珍珠,将死亡视为归家,是对生命何等的从容!平平淡淡、冷冷静静的文字中饱含深情,正所谓“人生多少悲欢事,尽在平淡不言中”。   这种含蓄节制、哀而不伤情感的表达,还体现在杨绛先生以古典的手法来表达现实的情感。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表情达意常见的艺术形式,而柳树作为古代诗歌表达离情别绪的常见意象,在《我们仨》中也被很好地借用。“驿道上又漂浮着嫩绿的长条,去年的落叶已经给北风扫尽”(第49页)。“杨柳又变成嫩绿的长条,又渐渐黄落,驿道上又满地落叶”(第51页)。柳枝依依,缠绵悱恻,是离愁,是思念,是别情。文中描写杨柳的笔触颇多,然而写得最多的还数肃杀凄冷的衰柳:“古道上又满地落叶,一棵棵杨柳又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堤上的杨柳开始黄落,渐渐地落成一棵棵秃柳。”(第38页)杨柳依依,象征着离情,它所饱含的情感是复杂苦涩的。杨绛先生择取了“杨柳”这一传统意象,有别于送别游子骚客,杨绛先生笔下肃杀凄冷的衰柳暗示天人永隔,象征的是生离死别,犹如一曲哀曲如今只留下自己孤身一人浅吟低酌。亲人远逝,作者的心也变成寒风中的一片落叶,寂然飘零,“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古道,一路上都是离情。”(第53页)景因情而生,情由景而传。古驿道的杨柳依依,是杨绛先生内心千千万万的不舍,托情寓景,代替那肝肠寸断的悲声,虽不言悲,却字字含悲。面对人生之痛,杨绛先生情感的表露矜持典雅,轻柔平静,一切皆性之所然,情之所至。   情感上“哀而不伤”,典雅矜持,将大伤大痛化作诗意的美感,是杨绛先生以古典的手法表现现实情感的另一艺术效果。写丈夫钟书之死,“我眼看着一叶小舟随着瀑布冲泻出来,一道光似的,冲入茫茫云海。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第53页)语言简洁,寓意颇丰。这里只绘景,少言情,小舟随着瀑布消失在云海间,暗指斯人远逝,生命旅程的终结。茫茫云海让人联想到仙境,那是人理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