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莫友芝山水诗
浅谈莫友芝山水诗
摘 要:莫友芝是晚清宋诗派代表人物之一,究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而根据对莫友芝诗歌当中山水诗的探析,将对莫友芝创作当中的山水情节形成之因,莫友芝山水诗歌内容的具体分类以及莫友芝山水诗的艺术追求展开论述,并根据对莫友芝的相关山水作品进行系统解读的方式,达到了解莫友芝山水诗歌的创作背景、创作心理以及创作手法的目的。
关键词:莫友芝;山水诗;艺术追求
莫友芝(1811-1871),字子?疲?自号?L亭,又号紫泉、?叟,贵州独山人,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因而精通训诂,以诗书画三绝见长的他被《清史稿》誉为是“西南大师”。[1]作为晚清宋诗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莫友芝在宋诗派乃至整个诗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活在道咸之际的他经历了风雨飘摇,丰富而又曲折的人生,这同时也为他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奠定了基础。在莫友芝大量的诗歌创作中,除以酸涩诗风为主的篇章外,他还有不少以雄奇峭拔、清丽自然为主的山水诗。虽说这类山水诗只是他一生创作中的冰山一角,但也不失研究的趣味。同时,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些诗作来了解仕途之外的莫友芝。
一、莫友芝山水情怀渐成的原因
莫友芝对山水胜景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正如张裕钊在《莫子?颇怪久?》中的记载:“子?萍群糜危?而东南故多佳山水,又儒彦胜流往往而聚,乃日从诸人士饮酒谈咏,所至忘归”[2]一样,莫友芝的山水情怀是不得不叫人佩羡的。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来自其父莫与俦的影响。父亲是莫友芝的启蒙老师,同时又是他的心灵导师。根据莫祥芝在《清授文林郎先兄?L亭先生行述》中的追述,莫友芝:“屡试春官,每报罢。归,教授府君必扣其所得,绝不以得失为意,谓之曰:‘若辈寂寂守牖下,不以此时纵游名山川、遍交海内英儒俊彦以自广,恐终成固陋耳’”。[3]由此可见,其父莫与俦是支持莫友芝以寄情山水,广交朋友来开阔心胸,增长见识的。仕途的失意,人生的飘摇让莫友芝尝尽了前行路上的酸甜苦辣,故而对山水的钟情便成了他内心深处最纯粹的情感表达。莫友芝在《影山草堂本末》中也记载说:“友芝读书草堂的后方。有田、有池、有圃、有山、有伏溪、有密竹丛丛,偶有风来,竹叶开阖间,隐约可见影山。友芝忆起晋代诗人谢玄晖‘竹外山犹影’之句向父亲请求以‘影山’为草堂之名。父亲笑应之。时友芝方七岁。”[4]以此可见,莫友芝从小文学功底就很深厚,然幼年的美好时光同时也为莫友芝的山水情怀埋下了伏笔,父亲的赞许更让孩提时代的莫友芝加深了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无论是久住还是暂居,他都会以“影山草堂”为自己的书斋命名。当然,也不难看出在莫友芝幼年的学习当中也不乏对有关古人山水作品的学习。总之,莫友芝对山水景物的特殊情怀和他对山水的独特鉴赏能力是与其父的教导和支持有密切关系的。
其次,莫友芝四处奔波的人生经历为他放情丘壑的志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道光十一年八月,二十一岁的莫友芝乡试中举以后,便开启了自己四处奔走的人生。面对整个家族的巨大开销,莫友芝不得不放下儒者的清高和自尊,以修书、讲学为事。他曾先后在莲航学舍、启秀书院、湘川讲舍讲学,故而这种转战生活同时也为他注重山水意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然他也曾六赴京师,在此期间舟车往来、师友文宴极多;他还曾因为战乱的阻隔而奔走流徙于他乡。一次次的阵地转移,让莫友芝在感慨人生不易的同时,也将眼光停留于山水来放松舒展自己久久紧张不已的心灵。咸丰九年,最后一次春闱失意的莫友芝已经49岁,辗转东南,寄食曾国藩幕府的他先后寓居安庆、金陵和苏州,最后他还是病逝于去扬州兴化访书的途中。虽然他的一生忙忙碌碌,四处奔波,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一系列的往来奔走同时也促进了他对山水丘壑的独特情感。
最后,子?坡涞诤蟮牟家律矸菀参?他放情山水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没有公职在身的莫友芝有大把的时间纵情山水、肆意遨游。虽然仕途的失意让他的人生充满了忧愤和不满,但是不用戎马倥偬、艰于王事的布衣身份又给他创造了欣赏自然之美的闲情逸致。正如他在《上巳游胜龙山记》中所说:“吾他日稍赢余,当结官于此。更置三板船,读书之暇,携子弟背,莳疏课耕,樵高钓深,复结一二同志,时时招邀,酌酒舵头,煮茗林下,惟意追适,倘徉而忘老,于愿足矣”[5]一样,他终老山水的意愿已在其文和其思想深处扎根。试想,莫友芝出仕重用,整天忙于公务,案牍劳形,他还会有“读书之暇”,“莳疏课耕,樵高钓深”,“酌酒舵头,煮茗林下”的雅兴吗?即便是有恐怕也没有付诸实践的时间和精力了吧。由此可见,闲暇的布衣身份为莫友芝观览山水风采提供了一个绿色通道。
二、莫友芝诗作中多姿多彩的山水奇观
莫友芝的山水诗既有川黔地貌的重峦叠嶂、飞流急湍,又有北国独具特色的冰天雪地、飞沙走石,更有江南景致的清新可人、旖旎风光。根据对莫友芝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