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嘉徐淑夫妇往返赠答诗典范意义.docVIP

浅谈秦嘉徐淑夫妇往返赠答诗典范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秦嘉徐淑夫妇往返赠答诗典范意义

浅谈秦嘉徐淑夫妇往返赠答诗典范意义   摘 要:汉代秦嘉的《赠妇诗》及其妻徐淑的《答秦嘉诗》将哀婉缠绵的夫妻情以赠答的方式抒写出来,对赠答诗的题材拓展不无首创之功。而且,因其以“诗”来进行个人间性灵交感的往返,成为赠答诗中的典范诗篇。   关键词:秦嘉 徐淑 往返赠答诗 典范意义      赠答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特殊的一类诗型,它注重诗人之间诗歌的回环往复,进而实现诗人情感的交流互动。赠答诗源于先秦,汉代出现了赠答诗的成熟之作。项羽、虞姬的唱和,桓麟与客的对答,蔡邕的答诗,以及秦嘉夫妇的赠答,均是诗人自作的赠答作品。当然,桓麟与客的“即席应对”承继了先秦赋诗的形式。蔡邕的答诗则有意识地传承了“吉甫作诵”的赠别之风并有所发扬。他们的赠答诗与先秦赠诗的应酬性和功利性完全是一脉相承的。但是,通过他们的创作,赠答诗由先秦的集体交际,政治交际转化为个人之间的应酬交际。这一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之后的赠答活动更多地展开于文人个体之间,成为他们应酬交流的重要工具,甚至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其中,秦嘉、徐淑的往返赠答则注重于个人情灵的交感传递,几乎不带功利性,而纯粹是赠答主体情感的抒发。这就扩大了赠答诗的表达功能,为赠答诗的写作开创了新的局面。   秦嘉、徐淑夫妇的诗歌赠答之事可算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两人颇有诗名,钟嵘《诗品》中将秦嘉、徐淑置于“中品”,评曰:“士会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二汉为五言者,不过数家,而妇人居二。徐淑叙别之作,亚于《团扇》矣。”[1]这个评价可谓很高了。关于二人生平,曹旭《诗品集注》有秦嘉、徐淑小传,所记甚详,曰:“秦嘉:生卒年不详。字士会,陇西(今属甘肃)人。东汉桓帝(刘志)时,举郡上计吏,赴洛阳,除黄门郎。后病卒于津乡亭。嘉工诗文,所作今存《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文二篇,诗五首,断句若干。以举上计赴洛阳,未及与妻徐淑面别所作《赠妇诗》为著名”,“徐淑,生卒年不详。陇西(今属甘肃)人。秦嘉妻。与秦嘉同郡,有才章。秦嘉赴洛阳时,徐淑因病还母家,未及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兄逼她改嫁,淑毁形不嫁,守寡众生。嘉、淑有一女,无子,淑遂乞子养之。《隋志》谓‘梁又有妇人后汉黄门郎秦嘉妻徐淑集一卷’,已散佚。今仅存文三章,《答秦嘉》五言诗一首”。[2]   秦嘉夫妇诗最早收在《玉台新咏》中,秦嘉《赠妇诗》三首之序文曰: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掾。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   《西溪丛话》云:“掾,一作计。案,汉法。岁终,郡国各遣吏上计。”[3]可知,秦嘉为郡上计,将赴洛阳执行公务。其妻徐淑抱病而居于娘家,结果“不获面别”。夫妻情重,自然是倍觉凄凉。故而“托诗以怨”。其诗如下:   人生多朝露,居室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临路怀惆怅,中架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h鞍,轻车不转毂。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贞士笃始终,恩义可不属。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遣思致款诚。宝钗可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琼瑶。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秦嘉的三首五言《赠妇诗》可以说是赠答诗中的典范之作。   首先,夫妇情事,本为闺阁私密,难登大雅之堂,尤其是礼教森严的汉代。张敞就曾因为妻子画眉而颇受非议。秦嘉诉诸于诗,直抒胸臆,开风气之先。且文情雅意,将平凡而真挚的夫妻情意,抒写得淋漓尽致,令人柔肠百转,荡气回肠。钟嵘称:“夫妇事既可伤,文亦凄怨。”清人陈祚明评曰:“伉俪之情甚真。”又曰:“情深缱绻,句亦苍逸。”确实是中肯之语。   其次,二人赠答诗不仅对题材上有开拓之功,对形式上也颇为引人注目。因为是抒写夫妻情事,所以作者舍弃了当时社交酬答时所惯用的“四言正体”,而采用“清丽居宗”的“五言流调”。[4]应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且诗中使典用事,灵活化用《诗经》“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谁谓河广,一苇航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等诗句,浑化无痕,成为五言诗中使典用事的滥觞者。钟嵘云:“二汉为五言者,不过数家。”在笼罩于四言体之下的汉代诗坛,秦嘉这三首五言诗的出现,宣告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表明,相较于四言,五言在自主地抒写情性上更具有优势,它终将取代四言的正统地位而蔚为大观。   再次,诗人个性化的抒情是这组诗最大的亮色。第一首开篇云:“人生多朝露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