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编辑实践走转改途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编辑实践走转改途径

浅谈编辑实践走转改途径   【摘 要】2011年以来,全国新闻系统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名编辑,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走转改”活动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编辑实践“走转改”的途径。   【关键词】走转改 编辑 途径   在编辑岗位呆久了,很多编辑都会感到自己与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窄,尤其是现在稿件的交流几乎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编辑和通讯员都很少打照面,很多编辑现在接触最多的是电脑这个“工作伙伴”。时间长了,编辑会感到眼界不开阔了,新闻触觉不灵敏了。这样下去不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2011年以来,全国新闻系统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无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宗旨所需要的,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前途命运所需要的,是新闻工作者个人发展所需要的。作为一名编辑,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走转改”活动有机结合?笔者在新闻实践中发现,通过以下途径可以做到。   首先,编辑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心系基层   编辑工作经常足不出户,但不能因此“不食人间烟火”,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真心地关注民生,我们的报道才能体现民生。曾经有一段时间物价上涨较快,“菜篮子”问题更加引人关注。笔者在买菜时发现菜市场已经很难见到“一元菜”,和别人聊天时却听说皖北蔬菜批发市场有的蔬菜已经论“分”卖了。从田头到菜篮,菜价究竟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因素使菜价在流通过程中身价倍增?这种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笔者请记者进行调查,以《种菜不挣钱,买菜不便宜,蔬菜销售缘何陷价格怪圈?》为题做了报道,并呼吁政府出台行之有效的办法缩小流通环节的差价。   2011年11月份,笔者在本地一家网站上看到一则网友的帖子,反映他到埇桥区夹沟镇草场村游玩时,看到当地小学的教学条件仍很落后。草场村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因此经济发展较慢。这所农村小学的真实状况究竟怎样?我们能为山里的孩子做些什么?在这种思路下,笔者安排记者前去草场小学采访。随后,《拂晓报·皖北晨刊》以《山村里的草场小学:5名老师和他们的38名学生》为题,图文并茂地做了整版报道,介绍了学校简陋的教学条件、老师们执着的坚守和学生们迫切的求知欲。报道立刻在本市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开始关注草场小学留守农村学生的生存现状,一些爱心人士自发地在网上组建了QQ群,发起对草场小学的捐赠活动,募捐图书、文体用品、电脑、教学用品。我们的报道也继续推进,又以《志愿者来了,草场小学的孩子们笑了》为题做了整版报道。在舆论的推动下,草场小学有了崭新的文体器材,建起了图书室,修缮了校舍和操场,还有了志愿者老师。我们的报道在促使这些改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令记者编辑都感到很欣慰。在宿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2011年度宿州好新闻评选中,这组报道获得“走转改”好新闻一等奖。   “关注民生、反映社会、服务百姓”是媒体的责任所在,也是编辑、记者“走、转、改”活动中应该具有的理念和目标。编辑应该把视角更多地放在民生与民情方面,多报道普通百姓关心的事,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这样报纸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其次,编辑应该加强版面策划,有意识地引导记者多写基层稿件   编辑作为版面的策划者、组织者,应该多发掘基层选题,引导记者多写一些鲜活的稿件。2011年母亲节前夕,笔者希望能做出一期有新意的母亲节报道,思索后把视线落到安徽省女子监狱,主动与其联系,了解母亲节期间的活动安排。笔者相信,大墙内的母亲节一定会采访到非常特别的情节。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把深入采访一天才拿出的文稿和图片交给我后,对我说,在采访过程中,他们多次被现场的情景打动,流下眼泪。当编辑这次的稿件时,笔者也深深地被其中满溢的真情和真诚的忏悔打动了。记者的文字朴素、生动,描述的一个个细节催人泪下;一幅幅图片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年轻的女犯低下头,流着泪给母亲洗脚,白发的母亲含泪抚摸着女儿的脸庞,脸上“写满”了心疼和思念。这组报道,饱含着伟大的母爱和深深的忏悔。可见走进基层,深入采访,作品会更加有血有肉。在2011年度的安徽省好新闻评选中,《高墙隔不断母爱》这组图片获得安徽省好新闻摄影类二等奖,这是对我们编采人员深入基层扎实采访的一种肯定。   “走转改”活动开始以来,笔者编辑的很多版面策划紧紧围绕活动主题,拓宽视野,引导记者深入一线。如《我们身边的大运河》系列报道。隋唐大运河流经皖北绵延180多公里,其中流经宿州的通济渠,自西北向东南穿越埇桥区、灵璧县、泗县达140公里左右。穿越1400余年的风风雨雨,今天能否找寻到它留下的痕迹?这次新闻策划,就是让记者重走隋唐大运河宿州段,揭开大运河的神秘面纱。在一系列的采访中,记者沿着宿州境内的埇桥遗址、宋代码头遗址、花石纲遗址、泗县运河故道等隋唐大运河遗址进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