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胡适对美国意象派个性意识接受.docVIP

浅谈胡适对美国意象派个性意识接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胡适对美国意象派个性意识接受

浅谈胡适对美国意象派个性意识接受   【摘 要】 作为五四运动的发起者之一的胡适先生在美国意象派盛行年代里进行过学习,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来探讨美国意象派与胡适的关系。美国意象派运动作为一种武器来追求“自由”,它们体现出的勇于挑战的精神将把美国意象派推入到一个高峰;胡适认为个性意识要得到解放,首先应该要对“自我”进行肯定,而个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宣扬是五四“新诗”的显著特色。在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胡适发动的白话文运动是面对古典诗歌的压抑,希望获得感情,与表达的自由,这一观点明显受到美国的意象派的影响。   【关键词】 胡适;个人意识;自我价值;情感价值   梁实秋曾说:“意象派在美国最盛的时候,我们中国留美的学生一定不免受其影响。”胡适就是这批留学生中的代表。1910年8月16日胡适离开上海前往美国,进入康奈尔大学,在此期间胡适还被推选为康奈尔大学文学社团“草稿会”会员,在美国国际睦谊会举办校际和平论文竞赛中,胡适得头等奖,后又任《留学生季报》主编,这段留学经历对胡适的影响颇为深远,如果胡适不经此准备,他也很难成为中国新诗的开山人。在他留学美国的日记《藏晖实札记》中写道,他曾经在1916年剪录了《纽约时报书评》一则关于意象派宣言的评论,并且在下面加了一条批语:“此派主张与我们所主张多有相似之处。”“在绝色佳五年,我虽不专治文学,但也颇读了一些西方文学书籍,无形之中,总受了不少的影响,所以我那几年的诗,胆子已经大很多。”   一、胡适“接受”的历史语境   美国的“文学革命”(人们一般认为是从1830年――1860年)应运而生,意象派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兴起。庞德曾说:“从1890年开始,美国的大路诗是可怕的大杂烩,未经铸造,大多数甚至连烘都没有烘过。快速连奏,一堆面团似的,第三流的济慈、华兹华斯的笔墨,老天爷也不知道是什么鬼东西,第四流的伊丽莎白似的钝化了的、半融化的空洞音调。”时代在呼唤着“一种明晰简约之作”。“一种刚健朴实之作”意象派应运而生了。其创始人英国哲学家兼诗人休姆主张诗人用词简洁,绝不卖弄辞藻。其诗歌语言大多源自生活,朴素平实。他发表在1913年第4期的《诗刊》上的一首《奥丽特》是一首典型的完美意象诗,被庞德誉为意象派的登峰之作。显然,这首诗没有了传统诗歌的明喻或象征,也不再是一般的叙述或抽象的说教,而是直截了当的呈现事物,唤起形象,大海就是松林,松林即是大海。诗题“奥丽特”(希腊神话中的山林守护女神)把这两个精准的意象融合在一起。诗中意象本身就是语言而不是装饰,具有大理石一般的纯洁性和硬度,这就是意象派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对具体的精准性,对题材选择的自由性,对把凝练作为诗歌的精华的坚持中,”找到“有限之物和无限之物的调和”。之后加入的庞德还进一步强调新诗必须高度浓缩,不加修饰,以直接表现事物为中心,更为冷峻、真实、无所顾忌的现代诗歌风格,他的代表作《华夏集》虽然是翻译格律严谨的中国古诗,却完全突破了中国古诗的平仄、韵脚、对仗等重要的限制。而采取无固定解节数,行数,音步数、讲求韵律,但求自然的自由诗体。为了获得直接客观简洁明了的效果,他干脆砍掉了原诗中不少的隐喻和典故、大大简化了诗的内涵,被认为“远不仅仅是一本重要的有影响的翻译诗,事实上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主要作品之一。” 1916年进入的激进派,作为领袖的艾米?洛威尔抛弃了格律,成为“自由诗革命”的先锋。她强调诗人可以自由的摆脱传统的诗歌形式。老的节奏只是老的情绪的回响,不要去模仿老的节奏,作为新的情绪的表达创造新的节奏。并不坚持认为“自由诗”是写诗的唯一方法,把它作为自由的一种原则来奋斗。不难看出无论是温和的庞德还是激进的洛威尔,   在中国诗歌是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要推翻这种时代产物,则就要从最根本的文言文开始。首先,是要创造出具有新时代的白话文文化,这最难的也就莫过于白话写诗。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胡适的文学改良从某种程度上是对诗歌进行了一场革命。两者相比较可以看出,胡适倡导白话诗的写作,其处境与意象派的兴起有着相似性。胡适倡导文学革命以及白话诗写作是继黄遵宪、梁启超之后为中国传统诗歌写作种种弊端开出的一剂猛药。胡适文学革命的理论其实是针对当时中国文坛“文胜质”的现状立论的,因为直接引发了胡适与梅光迪等人的大论战的文学就是任鸿隽所写的含有“去掉轻揖,以涤烦”这样的句子的诗,在胡适看来,此等诗句有沿袭陈言套语之嫌。况且将《诗经》时代的词与当代之词混杂在一首诗中,也是很不相称。因此,他断然建议朋友们,索性用白话进行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只有这样,中国诗歌才有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例如作为中国新诗史上发表的第一首自由诗《鸽子》,该诗是作者“诗体大解放”主张的尝试,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最早的自由体诗歌之一。虽然在艺术上还嫌粗造,但它以崭新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