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清代理学家马时芳挑灯诗话里情
浅谈清代理学家马时芳挑灯诗话里情
摘 要:提起马时芳,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作为理学家的这一身份特征,然而观其《挑灯诗话》九卷,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他除此身份外的另一面。本文更多关注的是马时芳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文人外至真至情的人格特征,为的是尽量多角度地还原一个立体而又全面的马时芳。
关键词:马时芳;《挑灯诗话》;“情”
1 马时芳和他的《挑灯诗话》
马时芳(1762 ~ 1837),字诚之,号平泉,禹州城南三峰山北观耜园村人,清代理学家。乾隆四十六年(1781),他对李绂写的《陆子学谱》和孙夏峰的门徒赵御众的亲笔遗稿产生了兴趣,潜心研读。此时,马时芳的主张和理论已与邵康节、程明道、周濂溪,陆象山、王阳明等大家如出一辙,深相契合,属于理学的唯心主义流派。他22岁即中乾隆四十八年(1783)乡试副榜,但以后屡试不中。嘉庆十二年(1807)试卷被房官横抹,乃作归来诗,绝意进取;十九年(1814)授封丘教谕;道光七年(1827)任巩县教谕。马时芳任教谕期间,除执教外,仍专心致志地从事理学研究。他的《挑灯诗话》的创作时间始于1805年,此书由撰写到脱稿凡二十二年,皆是其随意挥毫,畅谈风雅。又观其书后的自跋,可知本书先起八卷,后另撰一卷以结尾,合为九卷,凡四六一则,卷首著有目录,而目录均取两字以概括每则之旨要所在。
2 关于《挑灯诗话》里的“情”
2.1 交游唱和,难能可贵之友情
纵观马时芳的《挑灯诗话》九卷,目录中有大部分是以人名直接作为每则诗话的题目,可见作者重人、重情。在这么多以人名为题目的诗话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与作者有过交往的友人,作者追及与友人之间的交游唱和,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回忆与这些友人之间的往事,可谓情深意切,让读者也不禁为之感动、唏嘘。
在《景南》一则中,作者感情真挚,回忆了与景南先生的交往细节,“时而敛襟静坐,循循雅饬;时而放生高歌,慷慨悲壮。旁若无人,声震街衢”。在两人就要分别时,景南先生“执余手,含泪曰:‘眼中之人吾老矣’,既去,回顾数回,余亦目送之,黯然立道旁……”从如此感伤的分别场景和交往细节中,可见作者的至情至性以及与景南先生的深厚感情。后来景南先生殁去,作者还担心“先生只一子,今不知成立否。闻先生有遗书数种,当为校雠而行之,亦不知得遂此愿否也”,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作者对景南先生的深厚感情。在《檠云》中,作者回忆与陈心田、岳育正、蔡正夫、王化新“订交檠云塔”,五人“情好日笃,历二十载”,但是此四人都先于作者殁去,令作者感伤不已。作者曾就此赋诗一首:“昔日相逢是五人,到今零落独余存。不堪风雨回头处,古塔凌霄有断云。”作者感慨自己风烛残年、形单影只,不胜哀戚,在文末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期他日与诸友相见,握手一笑”。
此外,在诗歌写作方面对作者有过提点或者建议的,作者也从心里感激、尊敬对方。在《东川》中,作者回忆自己与夏邑李东川先生相遇于大梁,拿出自己的诗集求问于东川先生,后听其言而有所悟,遂“删其稿十之六七,诗格遂变”,此后8年来,作者又作有百余首诗歌,但可惜东川先生已离世,作者也为失去这一良友而哀伤得不能自已。
与作者性情相投、相谈交游甚欢的友人,作者忆之感之;与作者有争论而不欢而散的,作者也“尤不能忘”。在《挂剑》中,作者提到正夫到访,但是与其“议论多不相入,临别论学,乃?痛笪ィ?正夫怒遂去”,两人可谓是不欢而散。但是,不久作者便赋诗一首:“留郎不住挽郎衣,手挽郎衣气力微。只好任郎南北去,回头又问几时归。”作者摒弃前嫌,主动写信给友人表达自己的思念,可谓大度,由此也可见作者的重情重义。
如此饱含着深情回忆与友人深情厚谊的,在作者的《挑灯诗话》中可谓不胜枚举,除了这些同时代的友人,作者在诗话中也提到了很多其他作者所仰慕的先贤们,也同样用一腔情意表达过对他们的赞赏之情。
2.2 追忆往昔,凝望历史之深情
文人在不得意时,往往喜欢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马时芳22岁中乡试副榜后屡试不中,嘉庆十二年(1807)试卷又被房官横抹,后来乃作归来诗,绝意进取。但是,一些历史人物的遭遇难免会不时地触动作者的内心,在作者众多为人名的诗话中,也有不少是古圣先贤以及爱国英雄们。
《太公》中,作者认为“英豪者,天地之精气也”“险阻艰难以困庸众而不足以困英豪”“观于太公益信”,可见作者对老当益壮的太公的赞赏之情。
作者在《温公》一则中写道:“司马文公无姬妾,裴夫人既亡,每忽忽不乐时,至独乐园读书堂危坐终日,尝作小诗云‘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公持己最为清严,人情难忘如此。平泉子曰‘余闻之圣人,缘情制礼,王道本乎人情,人人各得其情,而无所逾。天德在此,王道在此。’”作者在此慨叹王道本乎人情,也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对妻子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