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末民国画家吴观岱画学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清末民国画家吴观岱画学思想

浅谈清末民国画家吴观岱画学思想   摘 要:作为民国地方画坛的领军人物,吴观岱在无锡地区画脉的传承上影响巨大,起到了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的艺术与海派、吴门画派、扬州画派、浙派等都有联系,他的画学思想因此曲折而多变,从师古到古意,师天地造化到适吾意,逐渐地完成了他对于绘画的个人理解。   关键词:师古;古意;适吾意;文人画   吴观岱(1862~1929),江苏无锡人,清末民初画家,工书,山水、花鸟、人物皆精。曾被荐入清宫如意馆作画师,在北大讲授过画学。晚清、民国在北平时其山水画造诣颇高,有“石涛再世”的美誉,亦称为“江南老画师”。有《觚庐画萃》《南湖诗意》《觚庐画屏》等画集出版问世。   吴观岱在长期的艺术历程中,总结了相当多的画学体会,都是吴观岱在艺术探索中的个人体会,虽然貌似普通,但也不乏真知灼见。这些画学思想大多存于他的题跋中,笔者梳理后发现他的画学思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广师古――以古为上乘求古意   1.1 师法全面与以古为上品   吴观岱对于古人作品进行了大量的仿习,上至五代、宋元,下到晚清的许多优秀古人画作都成他学习的范本,素养相当全面。在他完成的作品上面画面可常见”“仿”“拟”“临”追摹的题跋文字。并自说“读古人名画不下数十百本”。近代著名收藏家裴景福对吴观岱涉古之广表示钦佩:   又遍揽宋元名笔,悉濡染陶冶,发之腕底,当与赵松雪唐子畏并驰争先。   他于反复的追摹中,他从中悟到追溯画学渊源和学古的重要,并进一步理解了学画“不可不师古”的道理。并总结了他对于师古的思考:   余画是帧,乙酉清和,去壬戌(1922年)三十八年矣。所学皆时人笔墨,虽笔致清秀,而未见古人名迹,殊少古趣。(题《刘海戏蟾图》)   这是他反思了早年习画的师法,认为近人不及古人笔墨,其缺少的是古之趣味。他又说:   学画以古人为师已是上乘。(题《大江帆影图》),   今人学画能以古人为师已上乘矣。(题《天地造化图》)   “以古为上乘”为 画坛巨擘董其昌所言,师古对应的是师近人,师时贤的作品,其实,师近人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取法乎上得其中 取法乎中得其下,与其师近人的作品,不如学习学习近人是如何师法的。这是吴观岱从反复习画实践中得到对董其昌的印证,实属不易。   同时,1922年他对师古的缺位也对此作出自己的阐述:   不师古则无法,无法则??于野狐。(题《秋江别意图》)   不师古就会被人说成是野狐禅。这就是一个关于取法的问题,法从何来,他认为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前人已经给我们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法和理论,如果我们不借用,就等于是乱画,于法于理不通。   1.2 求古意   吴观岱师古人的目的在哪里呢?为什么如此,他在这点上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十分主动和清晰的。作品里的一句话为我们指明了玄机:   古人有云,“诗文字画其理一也,不可不师古,亦不可溺于古,不师古则无法,无法则??于野狐,溺于师古则无我 ,无我则毕生寄人门户,然作画要有古人在,仿古须有我在也,知此然后可以寻仿古意”。(题《秋江别意图》)   该段题跋论述师古与溺古、无我与有我后,进而提到可寻仿“古意”。古意是吴观岱在深入师法古人,在复古的过程中的绘画感悟,认识古意才是他的目标。绘画中“古意”古已有之,元代画家赵孟?\曾说: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   赵孟?\绘画中的“古意”的本意大体上有二层意思,首先是对近世绘画流风的反拔,在他所处的元代,尚“古意”即为对南宋一路画法及审美的疏离,其次是以古人绘画的趣味为尚,提倡对唐、五代及北宋艺术的学习,对于“简率”推崇。吴观岱的“古意”,是与赵孟?\提出的“古意”是一致的。并在题跋中屡次提到关于对“古意”的理解:   所学皆时人笔墨,虽笔致清秀,而未见古人名迹,殊少古趣。(题《刘海戏蟾图》)   ??学写意起于元朝而盛于明代,启南之苍古莫及。(题《重阳风雨图》)   古人作画多用熟纸素绢,雍乾以来,间有用生纸者,然百不得一二也。今人以有生纸为能,失古意矣。(题《溪山载鹤图》)   清湘老人(石涛)画烟云变幻无法耳,有得荒空古旷之趣,虽心师日临,焉能得其真髓……(题《秋山钓艇图》)   设色一道,岂徒以涂红抹绿,鲜艳妍美取胜,须得发林泉苍古之韵……(题《静听松风图》)   曾见石田(沈周)老人画,笔致古润,简而疏秀,觉凉风习习,暑勃顿消,……(题《碧梧清暑图》)   松雪云“作画贵有古意”,无古意则俗。此帧纯乎韵胜耳。(题《晴雪赏梅图》)   “古润”“古趣”“启南之苍古”“今人以有生纸为能,失古意”“林泉苍古之韵”“苍古”,这些吴观岱的只言片语是画学思想的灵光一闪,是他对于 “古意”的最好说明。他不仅提到“古意”,而且对“古意”做出了更精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