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浙东抗日根据地历史贡献
浅谈浙东抗日根据地历史贡献
[提要]浙东抗日根据地不仅为浙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全国抗战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之一,浙东抗日根据地既有力钳制了日寇的进攻,成为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丰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成为敌后根据地发展经济的典范。
[关键词]浙东抗日根据地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党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实现了浙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宁绍、浙赣战役后,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大部分城镇沦陷。为此,党中央和毛主席及时作出了开辟沪、杭、甬三角地带的重要决策。宁波、绍兴一带的地方党即发起组织武装,领导人民抗日,形成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时包括四明(今宁波)、会稽(今绍兴)、三北(指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姚江以北地区)和浦东四个地区,位于杭州湾两岸,沪、杭、甬(即宁波市)之间,东濒东海,南迄东阳至宁波的公路,西跨浙赣路金(华)萧(山)线两侧,北达黄浦江两岸地区,组建了以何克希为司令、谭启龙为政委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人数达15000人,建立了包括4个地区16个县级政权在内的浙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浙东抗日根据地不仅为浙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全国抗战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就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作些粗浅的梳理和探析。
一、浙东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抗日的重要支点,有力地钳制了日寇的进攻。
1941年4月,日寇发动了宁绍战役,仅用半个多月时间,即占领了杭甬线两侧、杭州湾以南整个地区。当时驻守在宁绍一线的国民党正规军和杂牌部队不下十几万人,在日寇入侵面前一触即溃。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浙东地下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有力地钳制了日寇的进攻。
早在1939年6月,定海沦陷后,中共定海县工委负责人王起等即在东区农村组织了吴谢乡自卫队、东区警察队,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定海东区游击区。镇海沦陷后,县工委在甬组织了王博平、林勃领导的王贺乡抗日自卫队(后改称江南独立中队)。余姚沦陷后,中共余姚县特派员张光,指派原余姚中心县委委员王益生(赵树屏)到国民党第三十四师残部孙彦龙连去工作,并把孙部与缉私营合编为“宁绍游击大队”。朱之光,赵继尧等也积极组织和发展武装,建立了“四明游击指挥部独立大队”[1]p4。抗日救亡运动的掀起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做了必要的准备。
党中央关于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皖南事变”发生后,1941年2月1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在华中作战的战略部署作了新的安排,明确指出,“华中指导中心应着重三个基本战略地区,即鄂豫陕边地区、江南根据地(包括苏南、皖南、浙东及闽浙赣边)、苏鲁战区”,并强调,“关于浙东方面,即沪杭甬三角地区,我们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经过上海党在该区域创立游击根据地(以松江等处原有少数武装作基础),中原局应注意指导上海党”[2]p114。这是党中央一个新的战略决策。华中局为了贯彻这一指示,决定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同时,派谭启龙在上海组织闽浙皖赣四省联络站,负责打通同这四个省委的联系。苏南区党委随即指示中共路南特委,要浦东工作委员会组织力量向浙东敌后挺进。1942年5月,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党中央、毛泽东的历次指示,以及浙赣战役爆发后浙东地区的形势,确定了进一步发展浙东敌后地区的方针:争取有利时机,扩大与发展武装,大刀阔斧地进行工作,创造敌后根据地[1]p6。7月,召开了浙东敌后第一次干部扩大会议,传达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传达华中局对浙江敌后游击区工作的基本方针的决定,分析发展浙江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基础和条件,规定了发展浙江敌后工作的各项具体政策[1]p7。
浙东抗日根据地以打击日顽为主要任务,成为重要的抗日支点。1942年9月5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对浙东斗争方针问题作了指示,指出:日寇退守金华、兰溪后,浙东游击区仍然存在着发展的可能,但不宜抱奢望,我军应坚持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在沿海、山区打下长期坚持游击战的基础。要利用各种矛盾,多交朋友,一切组织工作要注意保持地方性、群众性,埋头苦干,采用隐蔽方式,力求保存与发展自己,达到在浙东保持战略支点的目的[3]p414。浙东区党委根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指示的精神,做出了《关于长期坚持浙东斗争的决定》。10月间,日寇动员上千兵力分三路对三北地区进行扫荡,遍设据点,到处骚扰,反复搜索,企图消灭三北抗日武装。国民党顽军也趁机袭击三北根据地的我军政机关。我军经过蜀山渡、杨葛殿、竹山岙三战三捷,毙伤敌伪百余名,重挫日寇气焰。11月中旬,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及新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