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族风格舞蹈课中道具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藏族风格舞蹈课中道具应用

浅谈藏族风格舞蹈课中道具应用   摘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使用已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极大的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语汇,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及感染力,加强了人体的动态表现,从而帮助舞蹈者完成了内心世界感情的充分表达。舞蹈道具有着高超的技艺性,体现了舞蹈技与艺的高度统一。舞蹈演员运用道具的娴熟技巧,不仅为舞蹈增添了形式上的美感,同时也提高了舞蹈表演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因此,本文以热巴鼓、袖舞、山南鼓舞为教学实例,研究藏族风格舞蹈课中道具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藏族风格舞蹈课;道具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05-01   引言:受自然条件和人文气息的双重影响,藏族舞形成了其特有的淳朴明亮、高亢激昂、奔放流畅的舞蹈风格,成为了民族民间舞文化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同时,藏族舞在道具的使用上也有着极大的探究性,一些因道具的加入而更具风格特色,一些以道具的名称而命名,更有些离开了道具便不复存在。   藏族舞蹈中对于道具的应用十分普遍,传统的水袖、热巴、甩发、山南鼓等在藏族风格舞蹈课上都十分常见。此处的道具,不再仅仅是舞蹈演员肢体的延伸,而是转化为了藏族舞教学中增强训练性的手段,同时使学生明白,道具在中国民族民舞蹈中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因而本文中,将以上述藏族舞蹈道具为例,挖掘道具在藏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关于藏族舞理论的综述,主要阐述其分类与特征。第二章是关于藏族风格舞蹈课中的道具舞蹈的研究,以热巴、弦子、山南鼓舞为例。第三章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谈论藏族风格舞蹈课中道具的应用,以实例阐明道具对于藏族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藏族舞蹈的分类与特征   第一节 藏族舞蹈的分类   (1)藏族宫廷舞蹈。流传民间的西藏宫廷舞蹈主要包括噶尔舞等。噶尔藏语意为专业性的表演。表演这种乐舞的是男性儿童,这里主要是指17世纪噶丹颇章王朝时期,拉达克国王献给五世达赖的一部乐舞。这部乐舞,一直表演于西藏宫廷。它吸收了部分藏族舞蹈的韵律和动作,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宫廷舞蹈 。   (2)藏族宗教舞蹈。藏区盛行宗教,并贯穿于藏区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对藏族乐舞文化的影响也极大。藏民把幸福寄托在宗教上,因此宗教活动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故这种宗教信仰也体现在他们的舞蹈上。在羌姆、藏戏、这种典型的宗教舞蹈中,随处可见佛事活动的影子。   (3)藏族民间舞蹈。西藏民间舞蹈伴随人类的诞生而产生。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西藏就已经有人类出现。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卡若文化(有窑穴、道路、动物骨骼、粟类农作物等)。伴随着藏民早期文明的出现,藏民也早早有了舞蹈活动,且遗留在岩画、壁画中 。   藏族民间舞蹈具有载歌载舞的特征。能歌善舞的人被视为有文化教养,受到社会的尊敬,因此,民间舞蹈受到藏民的普遍青睐。藏族民间舞到大多在民无节日里表演,是具有广泛性的群众性舞蹈,属于广场艺术,活跃于藏民生活中的民俗舞蹈始终保存着自己浓郁的民族个性,很少受到外来乐舞文化的影响 。   第二节 藏族舞蹈的特征   (1)体态特征。松胯、弓腰、曲背和一顺边是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造成这种体态的历史原因有很多,其一是因为藏族服装的厚重必须借助腰部力量来完成舞蹈;另外,藏族人民常年以背部为支撑点的劳作习惯,俯身是为了减轻体力劳动时的负担而进行的自我身体协调;同时,这种体态也带有一定宗教信仰的痕迹,人们为了表达内心的实诚信仰,为了取悦神灵、诸佛和菩萨,日常生活中便有了较多的叩头膜拜、煨桑烧香等活动,而这些都与人体的垂首、伏地、俯身等行为有关 。另外见到领主时双手前伸等被强制的礼仪习惯久而久之也体现在了舞蹈的动作上。一顺边指的是舞蹈者以腰部为中心,手和脚同出一侧,从而形成妩媚动人的舞蹈动律。   (2)动律特征。藏族舞蹈学者阿旺克村用五个字归纳了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颤、开、顺、左、绕。颤是指舞蹈时膝关节上下的颤动,藏族舞蹈以下肢活动为主,下肢动作有一膝部颤动为核心;开指舞蹈时的基本脚形,藏族舞种落腿和出腿的动作,像跨腿、踹腿、踢腿、抬腿、抛腿等均已勾腿外开为美;顺是指舞蹈进行中手和脚向同一方向运动,这是藏族舞特有的协调方式,有顺摆、顺悠、顺绕、顺甩、顺推等等,它来自连臂踏歌中的起脚抬手,踏脚甩手的运动方式。左是指舞蹈一般都是从右向左顺时针方向绕圈进行。动作以左方向为始,旋转以左转为主,这与其宗教中的转经方向是一致的。绕是指舞蹈中的舞袖,用手带动长袖绕圈,藏族中的舞袖有甩、摆、撩、绕等多种形式,但以绕为核心,有大绕小饶、臂绕肘绕腕绕、单手绕双手绕、内绕外绕……颤、开、顺、左、绕作为藏族舞蹈的基本动律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