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写作序列提升一课件新人教版.pptVIP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写作序列提升一课件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写作序列提升一课件新人教版

写作序列提升(一) 心灵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技法阐释】 1.发掘感动点 【方法点拨】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 【经典示例】 每个人的喉头都卡着一根鱼刺,那是一种咽不下去又无法言语的痛,只得等着岁月这味陈醋的浸泡,慢慢软化。小瞳的那根鱼刺却坚硬而固执,母亲便是她一生的心痛。 十年前。小镇总被薄雾所包裹,一切都朦朦胧胧, 看不真切。发黑的乌篷船靠在岸边,昏黄的灯沿着河流 一路闪烁,小瞳撑着一把泛黄的油纸伞,趿拉着雨鞋走 在回家的路上,青石板上的苔藓几次让她险些滑倒,屋 檐将天空割裂成不规则的形状,指尖所触及的墙体,片 片剥离,逢着“丁香般的姑娘”,小瞳在心中自嘲了一 下:只有为生计而忙碌的侏儒。她恨透了这样的天气, 心想:诗人真是矫情。远远地,母亲轻唤:囡囡回来了, 头发有没有湿,有没有着凉……一串的询问打断了小瞳 的沉思,抬头便望见,母亲斜倚在厚重的木门上,古朴精 致的木簪将发轻轻束起,嘴角噙着几丝温暖人心的笑, 周身总是散发着江南女子所特有的温润与体贴,这薄薄 的雾更是平添了一份美人如花隔云端的诗意。 (选自满分作文《藤蔓,人生,懂得放下》) 【对点评析】①写小镇景色,于朦胧中写出乌篷船的到来; ②写小瞳撑着一把泛黄的油纸伞出场,几处细节描写点明其形象; ③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小瞳的内心活动,为下文做好铺垫; ④写母亲斜倚在厚重的木门上等待小瞳归来,其肖像描写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2.提炼素材 【方法点拨】提炼素材的过程,往往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要善于从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经典示例】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 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 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 一样离她如此遥远。这时,女孩的父亲站在了她的身 边。“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不,孩子 ,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 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豆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思考讨论 为了表现父爱,文章是怎样提炼素材去深化主题的?   参考答案:为了表现父爱,文章首先通过父女之间的一次对话,写出女儿因为成绩不好而引发的愧疚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父亲对女儿的抚慰和教诲。其次,通过结尾中女儿上二本院校,点明父爱对女儿的激励,从而彰显主题。 3.巧妙构思 【方法点拨】动笔之前,要先构思一下所要写的人或事。如果写人,就得想写他的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些事触动了自己的什么情感,从人物哪点展开叙述;如果写事,就要想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应放在哪些环节,准备采用哪些材料,是用顺叙还是倒叙等。 【经典示例】 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 的菊花? 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 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残的黄色。祠在江边, 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是与菊有缘, 有“菊江”“菊邑”,还有个“黄菊乡”。我依然走在 菊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 流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和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 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而且,他也做官,只是受不 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 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 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找他的诗句。 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只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他似乎有话要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17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