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湿地松针叶热值季节动态研究
湿地松针叶热值季节动态研究
摘要对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湿地松叶片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成熟叶、衰老叶的灰分含量的的季节变化趋势相同,湿地松成熟叶、衰老叶的灰分含量在秋冬季含量较高,而春夏季相对较低;湿地松成熟叶的灰分含量在1.26%~2.12%,平均为1.56%;衰老叶的灰分含量在1.46%~2.77%,平均为1.78%;衰老叶的灰分含量高于成熟叶(P0.05),衰老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
关键词湿地松;针叶;热值;季节动态
中图分类号S791.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7-0204-02
StudyonSeasonalChangesinCaloricValuesofPinuselliottiiLeaves
HUANG Jian-rong
(Baisha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of Minhou County in Fujian Province,Minhou Fujian 350102)
AbstractSeasonal changes in the ash contents,gross caloric values and ash free caloric values of the Pinus elliottii leave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mature and senescing leaves had the similar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ash contents,with the higher ash contents in autumn and winter than spring and summer;senescing leaves had the higher ash contents(1.46%~2.77%)than mature leaves(1.26%~2.12%)(P0.05),an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for senescing leaves(P0.05).
Key wordsPinus elliottii;leaf;caloric value;seasonal changes
能量是生态学功能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植物热值是植物含能产品能量水平的一种度量,可反映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状况,也是评价植物营养成分的标志之一。Gupta(1972)[1]、Jordan(1971)[2]研究认为:应用能量的概念研究植物群落比单纯用干物质测定更能反映出群落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太阳能)的利用情况。孙国夫等[3]对水稻叶片热值的研究表明,植物热值研究最重要意义在于热值能反映组织各种生理活动的变化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差异;各种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从热值的变化上反映出来,热值可作为植物生长状况的一个有效指标。
我国湿地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南方丘陵地区已有大面积的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有关湿地松林能量的研究,只涉及在对不同林分结构的湿地松群落各组分的热值、能量现存量、能量净固定量、以及能量利用效率方面[4-5],而对湿地松叶片热值的季节变化动态等方面还未见报道,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对湿地松群落的更新改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青田顶工区1 302小班,东经119°5′18″,北纬26°12′24″,属南亚热向中亚热带季风型过渡气候地带,年平均气温19.8℃,年平均降水量1 600 mm。研究区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海拔130~160 m,立地等级为Ⅱ类地。该小班为1976年造湿地松纯林,平均胸径17.6 cm,平均树高14.3 m,林相比较整齐。
1.2样品采集与处理
供试材料为湿地松针叶。选择胸径、树高等生长状况较为一致的24年的湿地松纯林30株,按每10株分为1组,共3组进行标记。于2009年3月、6月、9月和12月在标记植株的林冠外围随机选取1个枝条,在所选取的每个枝条上收集成熟叶和衰老叶。成熟叶是位于枝条中部的深绿色针叶;衰老叶为枯黄,轻轻一碰即脱落的针叶。采样过程中撇开受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针叶。样品采集后立即带回实验室处理。所有样品经蒸馏水洗涤后,80 ℃烘干,磨粉处理后过筛贮存备用。
1.3测定内容与方法
取小样于105 ℃烘干至恒重,求含水量。而后用热量计法测定其热值含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