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好高中语文新教材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用好高中语文新教材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用好高中语文新教材,提高高中生的思维品质,无疑是语文教学的方向。知识的归纳和延伸,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分析挖掘语言,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运用哲学原理,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巧用教学方法,可以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多侧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教材;思维能力;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2-0007-02
恩格斯把人类的思维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利用高中语文新教材时,努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让思维的美丽花朵在课堂上争奇斗艳,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和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把握问题的全面而又不忽略重要细节的能力。也就是要善于全面地分析问题。但思维的广阔性,并不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搞繁琐哲学。它是抓住问题带有全局性的本质和重要细节来思考问题。语文教学中知识的归纳和延伸正是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好办法。在讲《长亭送别》环境描写时,首先交代清楚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然后结合《江南的冬景》《祝福》《我与地坛(节选)》《秋声赋》《边城》等课文,归纳出环境描写的七大作用:烘托气氛、显示心理、提示性格、便于比衬、提供背景、推动情节、深化主题。这就把零散的知识序列化了,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应考都有帮助。
钱学森先生说,只有序列化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在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中,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便会运用自己的思维,把学过的零散知识归纳整理为序列化的知识。
二、分析和挖掘课文语言,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是无形的语言,语言是有形的思维。语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物质外壳,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的运用就是思维的运用。要想把握文章的内蕴,明了文章的风格、特点,必须牢牢抓住文章的语言。阅读中每一个句子的理解,表达中每一个词语的运用,都是思维运用的结果。因此中学语文课,必须把语言与思维运用结合起来训练。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叙述中的形象思维能力,议论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上海教研室主任陈钟梁先生的一堂公开课《雷雨》,教者认真分析了戏剧语言的特点,与学生一起概括出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并指导学生练写练说这两种不同类型人物的语言。笔者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紧紧抓住鲁四老爷的“可恶……,然而……”“可恶……”“然而……”这简单的几句话,先让学生吟咏、品味,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然后分析鲁四老爷的思想性格:自私、虚伪、冷酷、阴险、假道学。学生学得有兴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迅速切入课文,并由此及彼,步步深入,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深层,这是语文教学中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地分析、综合和比较,善于区分事物的次要方面和主要方面,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三、运用哲学原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不固执于某一点,由于条件的变化而及时地重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带领学生走出学习困境,获得新的知识和智慧。运用对立统一的认识论原理很好地解决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顺向和逆向、聚敛和发散等思维问题。
在教学《辛德勒名单(节选)》一文时,让学生思考“人性在复苏”这个话题。人性是否能复苏?大多数学生认为能。为了让学生开阔思维,我说不可期待“人性复苏”。单就个体而言,在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教育感召下,“人性的复苏”是可以期待的。而群体的人性的整体迷失,则是因人性中的恶念受到外力的引导、蛊惑、发酵膨胀而致。
同理,学生既要学会聚敛思维,也要学会发散思维。当讲到《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一句中的“哪堪”联想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可堪”、“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娱美人》,)中的“不堪”。这三个句子中的“可堪”“哪堪”“不堪”,从表面上看,“可堪”是“可以能够”;“哪堪”是“哪里能够”,亦即“不能够”;“不堪”就是“不能够”。“可堪”是表示肯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