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童谣里古语词和早期方言词初探.docVIP

潮汕童谣里古语词和早期方言词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汕童谣里古语词和早期方言词初探

潮汕童谣里古语词和早期方言词初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5)      【摘 要】 本文分析潮汕童谣里保留的“著”“擎”、“官”“家”等古词语;植物、动物、蔬菜、水果等早期方言词的印记,用于研究潮汕童谣有助于了解潮汕方言词汇,能够深入认识潮汕地方文化,对方言学研究(特别是了解方言词汇的面貌)也有助益。   【关键词】 潮汕童谣;古语词;方言词         童谣反映了儿童的生活、思想、感情、理想、幻想以及艺术趣味,是一种由成人或儿童口中创作并流传于儿童口中的歌谣,具有悠久的历史。童谣有别于儿歌。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适合于3~7岁(幼儿期)幼儿的称为儿歌;适合于7~12岁(学龄期)儿童的称为童谣。【sup】[1]【/sup】本文所要研究的童谣,兼指这两部分的内容。作为童谣,它应是创作、流行当时的地方口语、特别是作为流行群体的儿童语言面貌的集中反映,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当时地方儿童口中典型的语言,就难以为儿童接受,更不必说传唱了。再者,由于童谣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故而带了强烈的口语性和地方语言特点,在词汇方面具有浓厚的方言特色。“一个地方的戏剧、曲艺、歌谣、谜语等文艺形式都是以方言作为工具才得以表达的”【sup】[2]【/sup】。因此,研究童谣有助于研究地方方言词汇。本文将通过对潮汕童谣词汇的研究,揭示潮汕童谣中保留的早期方言词和古语词。         一、保留的古语词   潮汕方言是闽方言的一个分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在其专著《中国音韵学研究》中说:“潮汕话是现今中国方言中最古老、最特殊的。”【sup】[3]【/sup】这些古语词在古典文献中都有相应的记载,虽然在当代这些口语词已经消失了,但是因为它们记录在传唱的童谣的特殊空间里,所以得到了更多的保留。如:         1、“著”   “著”字在古代表“穿”的意思较为常见。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兰辞》)。且看童谣《?Y家》:“?Y家是?Y家,欲著丝绸还未经;粗裙布衫且去著,著去书斋拜先生。”(《潮属儿歌》第115-116页);还有《?D饭》:“?D饭添起白煲煲,不凸不半并?D头,姑爷往京中金榜,姑娘年尾著龙袍!”(《潮属儿歌》第71 页)。这两首童谣中的“著”都是指动词“穿”的意思。商务出版社2005年出版并发行的《新华字典》(第10版)有一项注释是“附着,穿着。后作‘着’。”而该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表示“穿”的这一义项的字是“着”,而“著”已经没有表示“穿”这一义项。这应是语意自然演变之故,亦可能是汉字简化、义项分配的结果,在现代口语的表达中这一义项已消失。         2、“擎”   如《盆水》:“面盆盛水清央央,照见英武在后厅,头毛披肩手擎剑。脚下踏是乌龟精。”(《潮属儿歌》第89-90 页)。“擎”是“举起”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只有书面语仍保留这一义项如“众擎易举”、“高擎大旗”,而口语中已经难觅。又如“天乌乌,擎支雨遮等阿姑。阿姑一下来,花篮掼红柿。一个乞阿李,一个乞阿奈。阿桃看见就拼爱,阿姑去了下次唔敢来”(摘自《潮汕童谣网》)。         3、“官”、“家”   如《一?唛攀鳌罚骸耙?唛攀鞯孤淇?,行孝媳妇敬大家……一?唛攀鞯孤渖?,行孝媳妇敬大官……”(《潮属儿歌》第25 页)。“大家”指的是丈夫的母亲,“大官”则指丈夫的父亲。“家”与“官”都是古语词。据王懋《野客丛书》记载,妇人“称翁姑为官家”。《南唐书?李家明传》注:“江浙谓舅曰官,姑曰家。”家指此意时读“??u”。如今在潮汕方言中仍然保留这种用法。   在潮汕童谣中保留古语词的现象还有很多。如:《雅姿娘》:“雅姿娘,嫁潮阳。三个囊,四个箱。红眠床,白虻账,乞虻咬到嘻嗄叫”。“雅”是漂亮、好看的意思,如今在潮汕方言口语中这种用法仍然十分普遍,但在普通话口语中这种意义基本消失了。“囊”指的是“口袋”,但在潮汕方言中也很少用了。又如“老鼠拖猫上竹竿,和尚相打相挽毛。担梯上树沽虾仔,点火烧山掠田螺”(摘自《潮汕童谣网》)。         二、早期方言词的印记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为活跃的成分,并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词汇也随之演变,一些方言词汇的使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有些只在老一辈的口中偶尔出现或已经消失。这些词汇中有一部分是能够反映出农业社会生活印记的词汇,如动物、植物和亲属称谓、社会称谓以及建筑的称谓等。如《赛儿歌》:“斜歌斜,俺今斜有一米筛,一千八百的来赛,一百八十勿磨来。”(《潮属儿歌》第7页)文中的注释“斜”为“比赛”之意,现今潮汕方言口语中这种表述已经消失,只保留作形容词的用法。因为童谣的通过口口相传的特殊功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