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影道林格雷中意象分析
                    电影道林格雷中意象分析
    [摘 要]《道林?格雷》(Dorian Gray)这部电影改编自19世纪唯美主义代表、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该片由英国导演奥利弗?帕克执导,本?巴恩斯和科林?费斯主演。较之小说而言,电影中的情节改动很大,里面反复出现的“画像”“阁楼”“镜子”“火”等意象贯穿于影片始末。对这些意象的细细品味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这部电影,解读电影作品对于原著小说中所表达出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的传承与背离。 
  [关键词]《道林?格雷》;唯美主义;享乐主义;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学中的一个审美范畴,意象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类艺术作品的分析研究中,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在符号意象的运用上与文学作品一脉相承。[1] 意象的恰当使用会使电影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对意象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更广、更深的角度欣赏《道林?格雷》这部 电影。 
  电影中的男主人公道林?格雷是一位纳希索斯般的美男子。影片开始部分,年轻貌美的他拖着崭新的行李箱从乡下来到伦敦接受外祖父留下的巨额遗产,到伦敦不久后,他举办了一场为孤儿募捐的慈善钢琴演奏会,这时道林遇到了那个对他一见倾心的画家贝泽尔。贝泽尔对道林的青春与美貌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地为他创作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像,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画像里的道林是那样的迷人,仿佛具有生命一般。这幅画也是道林和贝泽尔灵魂连接的纽带,此后两人感情急剧升温,经常一起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在一次由亨利勋爵举办的宴会上,道林遇到了那位看似玩世不恭、满嘴荒唐言的东道主,并且一下就被他那与众不同的见解、犀利的俏皮话迷得神魂颠倒。至此,一个由永葆青春的绝世美少年、一个画出神秘画像并痴情于年轻美男子的画师和一位撒旦般的、放荡不羁的贵族风流男构成的三人组形成了。王尔德在一封信里谈及《道林?格雷的画像》时说:“贝泽尔?霍尔沃德是我心中的我;亨利勋爵是世人眼里的我;道林是我想要――也许,在别的时代――成为的我。”[2] 从这个三人组合中,我们也可以略窥大师王尔德的风采了。 
  在电影中,亨利勋爵实际上就是王尔德唯美主义观、享乐主义思想的代言人,然而在电影中享乐主义却更多地体现在纵欲、色情上面,这应该是电影商业化争取票房的一种手段。对于王尔德式的花花公子来说,生活的目的就是满足本能和欲望冲动的需要。王尔德与当时主流道德标准格格不入的偏激的同性恋行为可以说是将这一主张实践到了极致。在现实生活中王尔德可以为了他的同性爱人道格拉斯甘愿坐穿牢底,在电影中贝泽尔同样因为对道林的爱慕而与之纠缠不清,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为艺术家的贝泽尔是王尔德心中的“我”,践行着“为艺术而生活”的主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王尔德的这种观点是不可能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接受的。最终,他只能安排道林毁灭,而自己也锒铛入狱。 
  一、灵魂的画皮 
  画家贝泽尔过分地顶礼膜拜道林的美貌,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为他画了一幅绝世的佳作。也正是他的这番心血使画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道林无意间的一番誓言后,完成了与魔鬼的契约。从此,他的灵魂便进驻了那幅画像,而肉体则开始了不朽的永生。然而道林尚不知道的是,伴随永生同时而来的还有噩梦。 
  电影中的西比尔是一位低等剧院里的女演员,主要饰演莎士比亚剧中的女主角,不知道林爱的是《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西比尔,总之在道林的追求下,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道林与西比尔的爱情之路可谓跌宕,上一秒魔鬼化身的道林还在兴致盎然的谈论着婚姻,憧憬着未来,下一秒就视婚姻为儿戏,打算游戏人间了。这时痴情的西比尔却发现自己已经怀孕,这在那个即使讨论“pants(长裤)”都会被认为是淫秽下流的维多利亚时代是多么令人羞愧难当的一件事情啊!这位走投无路的可怜姑娘最终选择溺水自尽。 
  西比尔的死亡代表着生活的失败,这也体现出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3],艺术高于生活,一旦生活脱离艺术,就注定不能继续维持下去。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认定道林爱上的其实是《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一旦从舞台上回到现实生活中,西比尔失去了艺术的光环,也就对追求纯美的道林毫无吸引力可言了。西比尔死后,在极度膨胀的欲望与亨利的诱导下,道林渐渐失去自我。醉生梦死的背后是极度扭曲的灵魂,而那张灵魂的画皮也由一名俊美优雅的绅士渐渐变为一个爬满蛆虫、面目狰狞的 恶魔。 
  这幅画皮般的“肖像画仿佛既是他的护身符,也是他的麻醉剂。保护着他的青春,也叫他忘记着自己的罪恶”。这幅画像象征着灵魂、时间和罪恶,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老,随着道林堕落的生活而变得丑陋不堪。“但无论如何,掩盖恶行的工具也记录着丑闻,他们终究无法欺骗芸芸众生,也无法逃避历史公正的裁决。”[4] 当道林想使自己的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