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宋代江西地方史三十年结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宋代江西地方史三十年结晶

研究宋代江西地方史三十年结晶   许怀林先生研究江西地方史正好三十年。他在1980年发表《试论宋代江西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一文,1993年发表《江西史稿》,而长达98万字的巨著――《江西通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全书11卷)的《北宋卷》和《南宋卷》,则是其最新成果,也是他精心研究江西地方史三十年的结晶。如此的长篇巨制,且不说写,就是教人读一遍,也颇费时间和工夫。两部长篇巨制的内容十分丰富而详赡,在这篇短文中不宜也无法作面面俱到的介绍和评论,只就个人认为最精彩且印象、感受和启发最深者谈些读后感。   近代学者有“史料即史学”之说,固然有其片面性。但是,史学自身具有实证性,若无丰富的、尽可能详尽细致的考证,只是大发空论,在某种意义上,就不成其为现代的史学著作。特别是优秀的作品,唯其有丰富而详尽的史料,方才有行家所谓的史学功力。至于为网罗史料所支付的艰辛,也只有行家方能体会。   我想,这两部长篇巨制的成功,是在于史料的网罗,这是铺叙和支撑长篇巨制的关键问题。许怀林先生网罗史料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就文献的利用而论,决不限于宋代的记载,还大量搜集宋以后的相关记载,也决不限于文献,又充分搜集了江西的考古与文物资料,并兼之以实地调查。古人常说“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在如今科学昌明的网络时代,许多学科确是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信息。但就研究历史而论,还是用得着上引古话,考察各地名胜古迹、考古遗址、古战场等,或可发现光看文献和图片可能忽略的问题,甚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对我个人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军区的苏志达同志,亲自赴西北,对宋夏好水川之战的战场作实地调查,发现《中国历史地图集》的错误以及古代历史记载的某些不当之处,作了考证,来向我“请教”。我当即说,他才是真正的权威,是我的老师。通过此事,使我懂得,即使是研究古代战争,光凭史料记载是不够的。   《南宋卷》第460页注②引周必大《归庐陵日记》后说:“有研究者将麻姑山的这片水田当作山区梯田论述,这不符实际。到实地考察会发现,仙都观附近的田处于比较平缓的大田坂中,没有梯田景观。”显然,没有实地调查,就无法作此确切的论断。又如《北宋卷》第141页介绍弋阳铁矿说:“2003年7月16日我到现场踏勘,见旭光乡政府门前大樟树下立一石碑,上书‘宝丰县城遗址’,但不见任何建筑遗物。乡政府所在铁沙街,长约2里,宽约40~50米,地面全是黑色的铁碴块,现在的水泥路面,即以铁屎沙铺垫打基础。当地民众说,建房挖墙基,深至2米以下,仍是铁沙;路旁的木质地板厂堆料场,约一个篮球场大,是将一座铁沙山扒平而成的。地面遗物显示,这里确是古代冶铁的基址。新版《弋阳县志》称:‘唐贞元间(785--805年)在铁沙街附近的军阳山发现铁矿’,‘堆积的矿渣到处充斥,故俗称宝丰镇为铁沙街’。参稽文献资料和遗址调查,宝丰场应是铜、铁两种矿物的开采地。”这同样显示了实地调查的重要性。   《北宋卷》第65--67页,介绍和考证了作者亲自调查而得的《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此记叙述周家购得“早田叁拾陆亩,陆地五亩,鱼塘三口,佃人七户,岁收子粒”云云。这当然是宋代租佃制的重要史料。第226页又介绍了人们一般不了解的“义门”陈氏《家法》,其中说到“抽雇庄客锄佃蔬菜”,“管押庄客日逐舂米”,这又提供了乡村雇佣制的重要史料。连同其他史料,都反映了宋代农业社会中的大土地经营,一般是以租佃制为主,而以雇佣制为辅。   《北宋卷》第77页说:“‘清涨’,即无雨而涨水,河水不浑浊。当时江西境内植被良好,尤其是赣南林木葱茏,涵养蓄积的雨水量大,特别是赣江东源贡水,西源章水,中部还有支流桃江,将赣南约4万平方公里山林的积水,汇聚到虔州城外龟角尾以下的赣江干流。由于山林丛密,蓄水力强,山区雨水不易下泻,如果赣县境内没有下雨,而其他诸县下雨,隔一段时日众水流到,于是虔州以下的十八滩河段,便出现晴天涨水现象,即是‘无雨而涨,土人谓水清涨’。”显然,如果没有对江西地理知识的长期积累和熟悉,就不可能有上引透彻的论述。《北宋卷》第五章和《南宋卷》第六章第五节也反映了类似的特点,作者对两宋三百年间交通,了如指掌,成竹在胸,故写来特别得心应手,于精微处可见独到的功力,而非其他对江西地理缺乏深入了解的治史者可比。   即使是单纯的古文献考证,也同样有突出的事例。如《北宋卷》第147―148页有力地论证了饶州永平监始置于唐乾元初,亦为其他研究论著所不及。   《南宋卷》第七章对书院的论述,另有其独到的、高明的见解。第325页说:“在一百二三十所书院中,从创办主体上大致上可以分成官办、民办两大类。在民办书院之中考察其功能,又可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型的,另一部分是书斋型的。”第328页说:“然而,当我们将书院定性为教授生徒的机构之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