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质文物保护领域四个概念及术语研究.docVIP

石质文物保护领域四个概念及术语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质文物保护领域四个概念及术语研究

石质文物保护领域四个概念及术语研究   摘 要:从风化、病害、劣化及失效四个概念的内涵和指称出发,对它们在石质文物保护领域中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风化,病害,劣化,失效   中图分类号:N04;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0)02-0051-04      Research of Four Concepts or Terms in the Field   of Ston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LI Hongsong   Abstract: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 and meaning of four terms: weathering, disease, deterioration and failure. Moreover, the rationality and scientific extent of the four terms in the field of ston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weathering, disease, deterioration, failure      前 言      文物保护相对来说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依托其他成熟领域的知识体系,也必然会使用和借鉴一部分术语。但是这一过程不能成为“拿来主义”,必须考虑和分析其在本行业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下面将通过石质文物保护领域常用的风化、病害、劣化及材料学最新提出的失效这四个概念为例来说明这一观点和过程。      一 风 化      风化是石质文物保护领域使用最频繁的名词之一,而且多被当做一种现象的界定而使用。如果对风化一词进行系统剖析,不难发现不同学科和领域对该词汇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异的。   化学上把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的结晶水的现象叫做风化。地质学上把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的破坏等作用,地壳表面和组成地壳表面的各种岩石等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风化。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和地质学卷)中风化被解释为:“地表和近地表的岩石在日光、空气、水和生物等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风化作用使岩石(层)发生崩解和分解, ?C所?C能?C达到的深度为风化壳的厚度,可以从几十厘米至几百米。在寒冷地区风化壳的厚度较小,在湿热的热带地区可以达到100~200米,在断裂带发育区风化壳可以达到更大深度。风化作用通常分为物理?C风?C化?C作?C用和化学   风化作用两类。它为地表各种外营力(块体运动、流水、冰川、波浪及风等)的剥蚀和侵蚀作用准备了   条件,没有风化作用为先导,剥蚀和侵蚀作用难以进行。风化碎屑物和淋溶物从原地被搬运外输,地面被低夷,残遗的风化物质在各地不同地理条件下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土壤。”[1]   很明显,作为以岩石为材料的石质文物的保护问题,关注的是如何使其少受或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因此在该领域中所用的风化一词应是地质学所界定的概念。指岩石在日光、空气、水和生物等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和破坏过程,英文注释为weathering。同时也应该明确,风化概念所指的是一个变化和破坏的过程,而不应将其用来界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现象,后者应考虑用其他的指称来界定。      二 病 害      1986―1987年,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保护工程前期勘察工作过程中,针对石窟寺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潘别桐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首次进行了专项研究,在这次工作技术报告和相应科研成果中,第一次将文物保护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类,并将这些问题和有关现象界定为“环境地质病害”的概念。1992年,潘别桐教授和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所黄克忠先生主编的《文物保护与环境地质学》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环境地质病害”这一概念。他们按照病害的主要成因,将“环境地质病害”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病害;另一类是由于人类生产或工程活动,引起自然环境改变,在改变后的自然环境营力作用下,引起原有(第一类)地质病害的加剧或诱发新的环境地质病害[2]。   同时,他们对中国石窟寺常见的环境地质病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了9类主要病害类型:1)大气降水、河水、地下水造成的石窟漏水、渗水和积水;2)边坡岩体失稳;3)地震危害;4)岩石风化病害;5)风沙吹蚀病害;6)小气候环境改变引起的石窟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