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下受众心理解读
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下受众心理解读
【摘 要】近年来,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愈来愈明显地表现出娱乐化的特点。出现了众多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将严肃的抗战和敌对关系娱乐化的情况。此类现象的出现与受众心理有着难以分离的关系。另外,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因此而带来的影响,会与其娱乐化现象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受众和电视剧市场都会深受其害。本文旨在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对于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现象进行现状阐述,原因分析和后果影响解读。
【关键词】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受众心理;市场化
一、红色经典改编剧的“娱乐化”的现状
(一)红色经典改编剧。红色经典指的是约定俗成的、群众公认的、岁月久远的、影响较大的描写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经典作品。以90年代初期发行量惊人的《红太阳》革命歌曲新唱和卡拉OK为标志,沉寂多年的“红色经典”重新走上银幕和舞台。本文仅以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做以讨论。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的形式大概有两种,第一种是小说或样板戏被改变成电视连续剧。例如: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在文革中被改编成样板戏,现在又被改变成电视连续剧。第二种形式是电影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例如:1953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小兵张嘎》被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
(二)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的体现
1.戏说历史――将抗日英雄神化、武侠化。近年来,电视上出现的红色经典改编剧,披着主旋律外衣,行的却是青春偶像剧甚至是武打剧之实。例如,被网友称作“神作”的《抗日奇侠》,剧中人物个个都身怀绝技,绵沙掌、鹰爪功等都派上了用场,不但日本鬼子被打的落花流水,就连那些枪炮也不在话下。虽然看着很过瘾,但这种古龙剧情节和拍摄手法让不少观众大呼“太离谱”。此外,还有:懂日语的抗日游击队员只要动动嘴皮子,设卡日军就乖乖放行;我军几颗手榴弹就把日军飞机炸毁了等画面时不时就出现在经典改编电视剧里。但是,真正的抗战是这样轻而易举吗?这些细节和常识可以忽略不计吗?诙谐搞笑加悲壮情怀的风格赢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众多夸张失实细节的存在,不能不被认为是一种对历史真实性的调侃。
2.红色经典变“桃色”经典――将英雄人物的爱情夸张化。被称为主旋律片的《中国1921》,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然而引起观众追看的最主要因素,却是剧中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剧中的杨开慧热情而奔放,上演“女追男”戏码。她在雨中对毛泽东大喊:“我们结婚吧,我给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脑袋,我把孩子养大……”这不禁令人质疑:那时候的人,爱得有这么张扬吗?再有,《林海雪原》改编成的电视剧里,杨子荣有了初恋情人――槐花。虽赋予了英雄人物新的情感和形象,但对于这段感情的过度渲染遭到了观众反感,甚至使制片方惹上了官司。戏剧理论家郭汉城说:“现在的一些改编者把人性卑微化,认为只有七情六欲才是人性,英雄的人性就是七情六欲,这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是‘自毁精神长城’。”
3.将敌人“矮化”。这一特点普遍存在于红色经典改编剧里,从电视剧《铁道游击队》到《敌后武工队》,再到《举起手来》。每一次敌人幼稚蠢笨的行为总会引得观众捧腹大笑,甚至感到很爽,但真实情况真是如此吗?敌人真的如此蠢笨愚劣吗?若真如此,抗日何以用八年时间?急功近利的商业心态使得大量娱乐因素的渗透“红色经典”电视剧,这与观众原来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受相去甚远。
二、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的原因
(一)受众心理需求解读
1.受众的需求心理决定了红色经典改编剧的娱乐化。受众对电视剧的需求心理是选择观看电视剧时的一种心理预期。将英雄神化便是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预期。《抗日奇侠》里的武侠元素很好地贴近了受众的民族英雄情结和膜拜心理。惩恶扬善、捍卫国土的民族情结符合受众的心理期待,也使娱乐化的红色经典改编剧深得民心。
2.社会压力下人们追求感官刺激的“病态”心理。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时代,人们要承受的心理压力过大,内心压抑便逐渐倾向于“病态”。这种情况下,大众需要娱乐来暂时逃离现实生活的沉闷,获得心理安慰。人们看电视是为了休息,进行心绪转换等。在众多红色经典改编剧中,娱乐化的改编剧让人们追忆历史的同时,享受到了放松。
(二)受众心理反馈催生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红色经典改编剧跳入娱乐化洪流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受众心理的反馈使然。电视剧制作前的定位,必然要使剧本内容与受众心理期待相符合,因为这是准确把握市场和收视率的关键。鉴于前几部革命剧改编受到观众热追,于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红色经典改编剧大打娱乐牌,这是市场化运作受到受众心理反馈,进而催生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的典型表现。
三、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的影响
红色经典改编剧娱乐化现象是受众心理与媒体二元互动的结果,也是恶性循环的结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