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PDF

于都县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于都县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PDF

于都县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 (2017-2030 年) 公示文件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2]21号)、《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 )等战略的出台, 《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以及厦蓉高速公路、宁定高速公路、赣龙铁路复线的建成通车,为于都经济加快 发展和城乡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于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 和政策优势进一步强化,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城市空间进一步 拓展,贡江新区、工业新区的开发逐步形成规模。 经济增长的同时,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步改 善群众性体育运动条件,满足市民对体育设施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各类体育 服务设施是势在必行。体育事业作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综合体 现,应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发展,特别是新形势下体育产业的兴起,对促进城 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增强城市凝聚力和打造城市形象、提高 城市知名度、创造和谐社会都有极为重要作用。 为适应新时期城乡发展,指导于都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统筹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82号) 等有关规定,特编制本规划。 于都县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 (2017-2030 年) 公示文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范围 本次专项规划编制范围即《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确定的县城 中心城区范围,规划确定的于都县城规划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城乡地区。北至远景 规划的北环线,西至贡江城区下游段及新323国道跨贡江段西侧,南至厦蓉高速 公路,东至规划宁都至安远高速公路,包括贡江镇大部分地区(永红村、长征村、 蔬菜场村、东溪村、红旗村、古田村、窑塘村、上窑村、金桥村、白口村、新地 村、水南村、楂林村、农业村、芦山村、河田村、罗坪村、密坑村、迳坑村、上 欧村等);罗坳镇的步前村、黄坳村、跃洲村、孟口村、河坪村、鲤鱼村等;罗 江乡的白田村、上溪村等;利村乡的里仁村、上下村等;梓山镇的河坑村、张军 村、安河村等,总面积为123.8平方公里。 第二条 规划对象 体育设施:是指用于体育训练、竞赛和健身活动的场地、建筑物及其配套设 备。本规划中的体育设施特指由政府投资或政府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并向公众 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体育系统的设施和其他系统中社区的设施),不包括各类 学校、厂矿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院楼等不向公众开放的体育设施。 1 于都县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专项规划 (2017-2030 年) 公示文件 第二章 配置建设标准及用地需求 第三条 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体系 按县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配置。 县级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于都县范围的公共体育设施,主要为举办大型竞技 体育赛事和竞技体育训练服务,需要独立用地。 片区级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居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人口规模与居住区 规模一致,为3-5万。 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于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人口规模与居住 小区规模一致,为1-1.5万。 第四条 公共体育设施设标标准及用地需求 至 2020 年按 1.8 平方米/人的标准,2030 年按 2 平方米/人的标准进行配 置。 (1)县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规划 2030 年人均用地指标应达到 0.67 平方米,按中心城区 45 万人口计 算,则县级体育设施用地需求为30.15 公顷。 (2)片区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规划2030 年不低于0.45 平方米/人的人均指标,按中心城区45 万人口计 算,则片区级体育设施用地需求为20.25 公顷。片区级体育设施每处用地规 模不小于0.5 公顷。 (3)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规划 2030 年人均用地指标应达到 0.88 平方米,按中心城区

文档评论(0)

zcbs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