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纤维素酶高产细菌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
纤维素酶高产细菌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
摘要:从武夷山森林腐烂枯叶及附近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CS-7。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对菌株CS-7所产纤维素酶的相关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CMC酶活为7.91 U/mL,FPA酶活为2.40 U/mL;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分别为60 ℃和6;在40~50 ℃温度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在pH 5.0~7.0范围内pH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CS-7菌株是能产生耐高温中性纤维素酶的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的潜力。
关键词:纤维素酶;筛选;CMC酶活;滤纸酶活;酶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Q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7-4572-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7.053
Abstract: A cellulase producing strain CS-7 was isolated from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forest decayed leaf and soil around Wuyisha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CS-7 was characterized as Bacillus cereus. The enzymatic properties of cellulase from CS-7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MCase activity of enzyme produced by CS-7 was 7.91 U/mL. The FPase activity was 2.40 U/mL.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enzymatic reaction were 60 ℃ and 6.0. The enzyme preparations of CS-7 strain were stable at 40~50 ℃ and pH 5.0~7.0.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icrobial strain CS-7 could produce heat-resistant neutral cellulase which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cellulase; screening; CMCase; FPase; enzymatic property
纤维素是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1]。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2-4],但其中绝大部分并未得到有效利用[5,6]。利用纤维素类生物质材料生产能源及化工原料,可有效缓解当前世界面临的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问题[7-9]。
纤维素酶(cellulase)是指能降解纤维素β-1,4 -葡萄糖苷键,使纤维素变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10]。纤维素酶系统包含3种主要酶组分:内切-β-1,4-葡聚糖酶(EC3.2.1.4,也称Cx酶、CMC酶)、外切葡聚糖酶(EC3.2.1.91,也称C1酶,微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EC3.2.1.21)[6, 11]。纤维素的降解由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协同作用完成[12]。近年来发现纤维素酶在能源转化、食品加工、医药生产、饲料加工、纺织、洗涤剂以及造纸工业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3-15]。
微生物是纤维素酶的主要来源,自然界中存在许多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真菌和细菌。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霉菌,如绿色木霉、里氏木酶和康氏木霉,这类菌繁殖周期长,且多产酸性纤维素酶[16]。细菌产生的纤维素酶一般为中性或者碱性酶,但大多数细菌所产纤维素酶对天然纤维素的水解能力较弱;此外,细菌所产生的酶多为胞内酶或吸附于细胞壁上,不利于提取纯化, 难以实现工业化,因此对其不够重视[16-18]。近年来,中性纤维素酶和碱性纤维素酶在纺织、造纸、洗涤以及废水处理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 细菌纤维素酶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为此,该研究从武夷山森林的腐烂枯枝落叶及其附近土壤中分离筛选能利用纤维素的细菌,通过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