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饮水词中借代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兰性德饮水词中借代分析

纳兰性德饮水词中借代分析   摘 要: 纳兰性德词作风格婉丽清新,深沉柔美又不失自然之气,他本人也被称为“国初第一词手”。本文以纳兰性德《饮水》词集为对象,探究其词作中“借代”这一修辞艺术手法的运用,分析词集中所出现的借代方式,以及这一辞格在清中期词人词作中的特点。   关键词: 纳兰性德 《饮水词》 借代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其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后人多称纳兰词。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备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予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2]。纳兰性德本人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3]他的词作也有李后主遗风,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创设情境、抒发情感。本文以纳兰性德《饮水词》词集为对象,探究其词作中“借代”这一修辞艺术手法的运用,分析“借代”在清中期词人词作中的特点。   “词”这一文体,自宋以来发端、兴盛,经过长时的发展至清时已经十分成熟。“借代”这一辞格也与时代紧密相关,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历史性[4]。“词”受其创作主体的影响,在遣词用句上既保留了历代文人雅士惯用的书面语,又夹杂了诸多各代口语中出现的词汇。这些被借用的人或事物词语,经过历史的筛选与积累,保存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之中。本文采用语料来自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一、《饮水词》中的借代方式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到八种借代类型,于广元先生在《汉语修辞格发展史》一书中根据历时角度对其进行了发展和补充,笔者统计《饮水词》中共有76处借代,现将参照陈望道与于广元先生的理论成果对其进行归类,举例分析其借代方式。   (一)以人或事物的特征相代   (1)浸香寒、一片小窗里。――《海棠月》   《海棠月》是一首咏物词,主要描绘了一支插在瓶中的寒梅。“香寒”此处正是指代梅花,梅花傲霜凌雪,经冬盛放自有一股幽香。香寒的气味正是梅花的一个特征,接待方式是以梅花的香味特征来代梅花本身。罗隐就有《梅花》诗曰:“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尊。”   (2)一道香尘碎绿?O,看白袷、亲调马。――《秋千索》   “白袷”原为白色夹衣,为旧时平民的服装。此处从服装的特征着眼,用“白袷”借指无功名的士人。是以人物的衣着特征指代人物,清金农有《寄赠于三郎中山居》诗之一:“身?x束?`卸犀??,白袷披?r少是非。”这首词中“白袷”的借代用法与“布衣”相近,或许为从“布衣”的借代用法中获得灵感创造而来。   (3)别来几度如??。飘零落叶成堆。――《清平乐》   “如??”即是“像??玉一样”,此处实为说像一弯??玉一样的缺月,江淹《别赋》就有:“秋露如珠,秋月如??。”这首词中“如??”就是描绘缺月的特征,是以事物的形象特征借代主干事物。   (二)以特定借代普通   《饮水词》中词作为追求优美清丽的语言效果,常用某种特定事物的雅称借代普通、广义上的本体事物,以提升词作品格。   (1)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淡黄柳》   “三眠”是指三眠柳,是柽柳(人柳)的别称,《本草纲目》有载:“柽柳,释名赤柽、垂丝柳、人柳、三眠柳,观音柳。”这种柳树据说状如人形,一天之中三眠三起,因此而得名。在这首词作中,以特定的“三眠柳”借代一般的柳树,以求曲词的新奇优雅。   (2)古钗封寄玉关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天仙子》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闺中女子思念戍边的男子。词中“玉关”即是玉门关,古诗词中常用特定的“玉门关”借代出征的关塞,并非特指玉门关。   (3)双鱼冻合,似曾伴,个人无寐。――《海棠月》   “双鱼”是一种砚台的名称,叶越《端溪砚谱》中云:“砚之形制,曰风字,曰凤池,曰合欢,曰玉台,曰双鱼。”“双鱼”应是砚台形制中的一种,“双鱼冻合”就是称砚台的底部和砚盖冻结在一起。这首词中“双鱼”借代“砚台”,就是用事物中特殊的一类来借代整类。   (三)部分与整体相代   此类借代与上类借代同为对代一类,这类借代就是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里所说的“举大名以代小名”和“举小名以代大名”,前者为以整体带部分,后者则是以部分代整体。   (1)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采桑子》   借代这一辞格,事物的部分和整体之间是可以相互借用,不仅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