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与外感六淫相关性古代文献研究.docVIP

荨麻疹与外感六淫相关性古代文献研究.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荨麻疹与外感六淫相关性古代文献研究

荨麻疹与外感六淫相关性古代文献研究   摘要:荨麻疹是以风团状斑片时隐时现为主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瘾疹”,其发病与外感六淫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收集历代医家对荨麻疹和外感六淫论述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将其病因病机从风邪、湿邪、火热之邪和多邪兼夹的角度来分别阐述。对于荨麻疹的治疗,内治法从散风、祛湿、清热和多法并治的角度进行分类整理,外治法则从外洗法、熨法、灸法等方面进行总结。通过整理和发掘有价值的信息,为荨麻疹的现代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荨麻疹;外感六淫;古代文献;相关性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3.003   中图分类号:R272.975.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3-0010-04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有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发无定处,忽起忽隐,瘙痒难耐,消退后不留痕迹,可伴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瘾疹”“赤白游风”“??”“风疹”“风瘙痒疹”等,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有“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记载。本病发生与外感六淫密切相关,古医籍对此有大量记载。兹从病因病机及治疗角度对相关古文献进行简要整理。   1 病因病机   1.1 风邪   风为阳邪,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易伤人肌   表,与荨麻疹时隐时现、发无定处、瘙痒难耐的临床特征极为相似,多数医家认为风邪为导致本病发作的最主要因素。   张仲景明确提出荨麻疹乃风邪所为,《伤寒论?平脉法》分析:“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瘾疹,身体为痒。”《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描述其病机:“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同时《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补充:“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巢元方也认为荨麻疹的发病与风邪密切关联,《诸病源候论?风瘙隐轸生疮候》明确指出:“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隐轸。”又“小儿因汗解脱衣裳,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隐疹,风气止在腠理,浮浅,其势微,故不肿不痛,但成隐疹瘙痒耳。”孙思邈赞同此观点,《千金要方?论杂风状》指出:“风邪客于肌肤,虚痒成风疹瘙疮。”《圣济总录纂要?风瘙痒》指出:“风瘙痒者,表虚卫气不足,风邪乘之,血脉留滞,中外鼓作,变而生热,热即瘙痒,久不瘥,淫邪散溢,搔之则成疮。”王肯堂承前人之说,《证治准绳?丹毒》云:“此病多缘肌肉疏,为风邪所袭而成。”   根据现代气候学研究,发现东汉时期是我国5000年来小冰期周期的第2个寒冷期[1]。张仲景认为,荨麻疹发病以风邪为主,一方面是因气候寒冷,所致病冷风居多;另一方面,荨麻疹的症状与风邪善行数变极为相似。东汉之后各时期的医家一直遵循这种观点,并对此不断阐发。   1.2 湿邪   湿为阴邪,其性重着、黏滞,易郁遏肌表阳气,致营卫不合,清气不升。无论是饮食失宜所致湿浊内生,还是外受湿邪,均可致荨麻疹发生。其反复发作、经年不愈的特点,也与湿邪黏滞之特性极为相似,故不少医家认为湿邪亦是导致荨麻疹发作的主要因素。   董贤《奇效良方?诸血门》认为:“热胜于阴,发于疮疡,湿滞于血则为脾痛瘾疹。”张景岳亦强调:“瘾疹者,自卑湿而得之”(《景岳全书?非风》)。近代张山雷《疡科纲要?论痒》认为:“风湿之邪郁遏于肌腠脉络之间,可使阳气郁闭,清气不升,营卫不和,疹痒剧烈,风团色白……频年累月,不易速愈。”进一步阐述了湿邪导致荨麻疹发病的机理。   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开始形成壮大,湿邪致病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所接受,加之这一时期著名医家多居于南方湿热一带,故对湿邪致荨麻疹发病观点多集中于这段时期。这种观点从民国至今仍然被医家认同。   1.3 火热   火热为阳邪,易致疮疡疖疹。荨麻疹发作时有皮肤潮红,甚至鲜红,或伴有发热、头痛、心悸等症状。不少医家认同外感火热邪气可引动体内火热而致荨麻疹。   孙一奎《赤水玄珠?赤白游风》载:“妇人赤白游风,属肝经郁火,血燥生风”,强调内火在荨麻疹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陈士铎也认同内火在荨麻疹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外科秘录?火丹疮附赤白游风》云:“赤白游风,往来不定,小儿最多,此证有似发斑,但发斑有一定之根,而赤白游风无一定之色,此胃火郁热不解,故亦结疮而不愈。”不过,顾世澄却认识到外邪亦可引动内在火热致荨麻疹发作,即“客气鼓动内火……热极生风而发隐疹”(《疡医大全?斑疹门主论》)。   火热邪气致荨麻疹发病的观点起于金元,盛于明清。金元时期随着刘完素“火热论”提出,医家逐渐开始关注火热之邪与荨麻疹的联系,但多集中于运气学说。如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