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
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采用腰椎动态内固定共治疗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患者。L3 45例;L4.5 15例;L5S1 20例;L34L4.5双节段2例;L4.5 L5S1双节段3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38~70岁,平均55岁。随访24~36个月,通过VAS评分、ODI指数和影像学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差异无显著变化,置入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活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外科手术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Lumbar 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 Dynamic System
LIU Tao,CHEN Fan,WANG Zhen-jiang,QIANG Xiao-ju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Puyang City Oil Field General Hospital, Puyang 457001,Henan,China )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hort term effectiveness of lumbar dynamic system. MethodsFrom December 2009 to April 2011,40 cases cured with lumbar dynamic system were included. The involved segments included:5 cases at L3/4,15 cases at L4/5,20 cases at L5S1,2cases at L3/4 and L4/5 ,3cases at L4/5 and L5S1.There were 24males,21females with an average of 55years(rage 38~70years).The follow-up time was from 24 month to 36 month.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was evaluate by VAS ,ODI and iconographic difference. ResultsThe vas, ODI andiconographic difference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 The lumbar dynamic system was an effective option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spinal stenosis.
Key words:Lumbar; 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 Dynamic system; Surgical operation
腰椎融合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的金标准,但存在应力遮挡、邻近椎间盘、小关节退变等缺陷[1]。陈文钧[2]研究证实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率为54.5%。近年来腰椎动态固定技术是一个热点。腰椎动态固定是指在不融合腰椎的前提下改变腰椎的负荷传导和活动范围的一种固定方式。腰椎动态固定主要分为经椎弓根和棘突间固定两种。我院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完成腰椎椎弓根动态固定临床应用45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38~70岁,平均55岁。所用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为通用动态腰椎固定系统和台湾K-Rod后路动态稳定系统。病变部位:L3 45例;L4.5 15例;L5S1 20例;L34 L4.5双节段2例;L4.5 L5S1双节段3例。其中腰椎管狭窄患者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
纳入标准:①腰椎间盘突出症,②腰椎管狭窄;③治疗后随访2年。
排除标准: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②过度肥胖患者,对植入物过敏患者;③腰椎腰椎畸形;④严重内科疾病等明显影响治疗效果者。
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腰腿痛,经3个月以上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或再发,其中20例存在典型神经根刺激症状;18例有严重间歇性跛行;7例患者既有神经根刺激症状,也有间歇性跛行。所有患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