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研究员乡村实验营造城乡互信生态农业.docVIP

蒋高明研究员乡村实验营造城乡互信生态农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蒋高明研究员乡村实验营造城乡互信生态农业

蒋高明研究员乡村实验营造城乡互信生态农业   “城市向农村‘投毒’,农村给城市‘造假’―――不搞城乡互信的生态农业不行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高明为国解忧,为民解愁,驻扎田头营造城乡互信的生态农业,以成功范例向世人展示出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路经和前景。   巧借自然之力恢复地力   2005年,蒋高明成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生态农业乡村实验。   “不能只待在实验室里,必须一竿子插到底,插到村。”2006年7月,蒋高明带着“生态农业”研究课题和十多个人组成的科研团队,来到自己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承包了约40亩低产田,办了个“弘毅生态农场”。   这些薄地,村上曾以一亩地110元的出价但没人承包,蒋高明以每亩260元的价格承包了下来。村民们善意地提醒他:这样的地可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接下来,蒋高明他们坚持“六不用”: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农膜、不用添加剂、不用除草剂、不用转基因。乡亲们议论道:“这样种地不绝产才怪呢!”   而在蒋高明看来,恰恰是自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承包制,农民沿袭了陈旧的种植模式,化肥、除草剂、杀虫剂越用越多,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住害虫和杂草,反而把有害部分留在土壤、水源和空气中,既污染了土地和环境,也大大减少了野生物种和乡村生物的多样性,直接导致了土壤肥力下降。“这种模式,土地不喜欢,虫子不喜欢,草不喜欢,农民也不喜欢。要恢复地力,出路就在生态循环农业上!”蒋高明苦口婆心地对乡亲们解释说。   蒋高明心里明白,乡亲们更愿看到绿色种植后的丰产高产。2008年,他率领科研人员种的小麦和玉米两季加起来亩产才1000来斤。但到了2011年,农场小麦亩产900斤、玉米1100斤,比周围农田产量高出近一倍。昔日的低产田已经被改造成吨良田。蒋高明说:“生态学的威力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土壤变得松软,并且有了比较厚的表土层,肥力严重下降的土地经过生态修复,逐渐焕发了生机。”   十多年来,蒋高明带领团队成员在用近乎“痴狂”的态度,实践着“借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理论,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浙江、江苏等地从事现代规模农业的企业家和农民纷纷前来学习取经,蒋高明的团队还到各地指导讲解,目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生态农业种植面积14.5万亩。   前所未有的乡村实验   今年49岁的蒋高明,1985年从山东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继续深造,后又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美国生物圈二号研究中心担任访问学者。他在成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四年后,痛下决心再返田间地头,开启一项前所未有的“一大于六”的乡村实验。   他的“一大于六”,即试图用生态学的方法,打败“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六项技术之和,还要效益翻倍,乃至增长三至五倍。而后者,正是被奉为现在农业的“六大要素”。   在很多人眼里,蒋高明的这些想法似乎乌托邦。但他坚持认为,“城市向农村‘投毒’,农村给城市‘造假’―――不搞城乡互信的生态农业不行了!”他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能以牺牲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现代农业过分依赖化学性生产资料,粮食是在增产,但环境污染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接踵而来。”   他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化肥施用安全上线的1.93倍,但利用率仅为40%左右;农药平均施用量13.4千克/公顷,其中高毒农药占70%,有60%-70%残留在土壤;中国目前每年约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留率高达40%。这些农膜在15-20厘米土壤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很差的难耕作层,很难被分解。农民每年都要购买除草剂、杀虫剂,且越用越多,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控制害虫和杂草,反而把有害部分留在土壤空气中,大大减少了野生物种和乡村生物的多样性。   另外就是过度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提高料肉比,让动物们长得快,造成很多速生鸡、速生鸭。农村畜禽粪便污染也相当严重,其大气污染排放量超过工业固体废弃物二倍多,部分省份超过四倍。   “现在有些地方,农民种地、养殖分两块:一块用传统的办法生产,自己吃;另一块用现代技术生产,卖给城里人吃。现在的黑心产业,把农产品当成载体在流通环节赚取不义之财。举个例子,我们养的牛当地销售价在14元一斤,两斤活牛出一斤牛肉,不算人工费,成本至少每斤28元,加上屠宰费、运输费更贵。所以说,城里人吃每斤30多元的牛肉怎么可能呢?我养一头大牛被牛贩子买去,他们能注100斤水,光注水就净赚3000元。我养一年牛,不如他们注一次水!”   蒋高明曾和村里80多岁的老书记聊土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亩地也能收获1000斤粮食。这个粮食是精工细作的产品,就是按欧盟当今最严格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