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孝感思想兴起及其对后世影响
论孝感思想兴起及其对后世影响
摘要:随着“天人感应”思想的发展,战国末至秦汉间产生了“孝感”思想。“孝感”思想产生之初并未受到人们的注意,影响也未显现。西汉来年随着谶纬之学的兴盛,“孝感”思想才开始兴盛起来,影响也随之扩大,影响所及,直至清末民初。“孝感”思想影响了统治者孝治政策的实施,使许多人成为了虔诚的孝子,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解决了许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它也使部分人变成了伪孝子和愚孝子。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关键词:天人感应;孝感思想;孝感神话;影响
中图分类号:B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0)03-0090-07
一、“孝感”思想的产生及盛行
古人相信“天命”,认为人类社会的许多事物,都是由上天决定的。这种思想的源头可上溯至三代时期,《尚书》、《诗经》等上古典籍屡言“上帝”、“天命”,便是这种思想的反映。《尚书》言:“天命殛之”、“天命不僭”;《诗经》言:“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天命降监”、“天命多辟”,等等。西周初,也出现了“天命”可以转移、人的行为可以感应上天的思想。《尚书?洪范》载箕子答武王问时就说:人的行为可引起上天的感应,举措得当即可得到好的征验:行为肃敬可致“时雨”,处事得当可致“时呖”,视事明察可致“时燠”,谋事合理可致“时寒”,处事睿智可致“时风”。反之,则会致“恒雨”、“恒肠”、“恒燠”、“恒寒”、“恒风”等灾异发生。其后,周初的思想家们专门从道德的角度对这种“天人感应”思想进行了发展,他们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等思想,认为统治者德行好便可感动上天,得到佑助,否则,便会失去佑助。这就是所谓的“以德配天说”。由于一般观点认为此说始创于周公,故现代学者孟祥才认为:“周公用‘以德配天说’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天人感应论’。”周公的“以德配天说”是否首创了“天人感应论”虽需商榷,但它是一种专从道德的角度来论述“天人感应”的学说则是没有问题的。这种以德感天的思想提出后,在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如春秋时期的宫之奇说“神所依凭,将在德矣”,范文子说“天道无亲,唯德是授”等,即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既然德可感天,那么作为“德之本”的“孝”也理应可以感天。于是,到了战国末至秦汉间,儒家学者们在对战国以前的孝道理论作系统总结的同时。便明确提出了“孝感”思想。
“孝感”思想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战国末至汉初的《孝经》一书中,此书的《感应章》言:“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注疏》载唐玄宗注释此句的“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时说:“事天地能明察,则神感至诚,而降福佑,故曰彰也。”《群书治要》载郑氏注此句的“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时说:“孝至于天,则风雨时;孝至于地,则万物成;孝至于人,则重译来贡。故无所不通也。”这些注释均切合是书之本旨。另外,《孝经?孝治章》亦言:若“明王以孝治天下”,则会致“灾害不生,祸乱不作”。由此类句段可知,孝可感应天地鬼神的思想在《孝经》中是相当明朗的。
“孝感”思想虽产生于战国末至汉初之间,但盛行于世却在西汉晚期以后。为何如此?这与“天人感应”思想的发展过程有着紧密的关系。上已述及,“孝感”思想是在“天人感应”思想发展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后才于战国末至汉初随着儒家孝道理论集大成专著《孝经》的出现而衍生出来的,究其本质而言,“孝感”思想实际上是“天人感应”思想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天人感应”思想在先秦时期还十分粗糙、分散,并无系统的理论,直到汉武帝时期大儒董仲舒为适应大一统帝国的需要,将儒家的思想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阴阳五行、神仙方术思想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系统的、具有神学目的论性质的理论后,才以新的面貌开始风行于世。因此,“天人感应”思想的成熟和盛行在汉武帝以后。不过,“孝感”思想毕竟是“天人感应”思想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因此,它并没有随着“天人感应”思想在武帝时代的盛行而立刻盛行起来,但“天人感应”思想的风行却为“孝感”思想的兴盛创造了环境。因此,到了西汉晚期的哀、平之际,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促进了谶纬宗教神学迷信思想的盛行后,“孝感”思想便逐渐盛行起来。
在谶纬之学兴盛的前后,产生了一批纬书,这就是所谓的《七经纬》,其中就包括《孝经纬》多篇。由于种种原因,《孝经纬》已太多遗佚,现仅存《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诀》等不多篇章的只言片语。据明人赵在翰《七纬?孝经纬叙目》言,《孝经?援神契》的主旨在于论述“孝通神明,天人契合”。据今人钟肇鹏《谶纬论略》言,《孝经?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重庆涪陵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课标新教材)新湘教版数学初中七年级上册1.2.3《绝对值》核心素养型说课稿.doc
- 本量利分析练习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易错题整理(含答案).doc VIP
- 《社会学概论》项目四 社会互动与社会角色.pptx
- 混凝土课程设计--连续梁设计.docx VIP
- 四年级高思奥数行程问题三1.pdf VIP
- Unlock2 Unit1 第一篇听力讲解及答案.pptx VIP
- 2023年青少年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390题).docx VIP
- 中国溶剂油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