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风格对序列反应时任务中内隐学习影响.docVIP

认知风格对序列反应时任务中内隐学习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知风格对序列反应时任务中内隐学习影响

认知风格对序列反应时任务中内隐学习影响   摘要:心理学界对内隐记忆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内隐学习作为无意识认知过程的另一种形式,其发展特点的研究却要少得多。有关内隐序列的研究更是如此。本文以认知风格为自变量,来考察它对内隐学习是否有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认知风格的被试对序列位置的内隐学习在反应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内隐学习量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认知风格 内隐学习 序列反应任务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225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是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是个体心理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体的学习和职业活动[1]。   内隐学习研究是心理学家从无意识角度对人类学习机制的一种新的探索。尽管人们对无意识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甚至比弗洛伊德还要早的笛卡儿、柏拉图或莱布尼茨[2]。美国心理学家A.Reber在1965年最早提出了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概念。根据Reber的观点,学习可分为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内隐学习的显著特点是人们在没有意识规则存在的同时学会了规则[3]。   随着心理学界对内隐学习的研究逐渐增多,有关序列反应时任务中的内隐学习的研究也开始大量出现。但是,有关认知风格对序列反应时任务中的内隐学习的影响的资料却很少见。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探讨了认知风格对序列反应任务中内隐学习的影响。   二、实验   (一)认知风格实验   1.实验目的   对被试进行认知风格分类。   2.方法   (1)被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名本科生,其中112名女生,90名男生,非色盲,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平均年龄20.344岁,在此之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实验。   (2)工具和材料。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申继亮、方晓义编制的《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测验量表》。实验材料在计算机上呈现,在屏幕的上方出现一个标准图形以及六个备选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与标准图形完全一致,被试需要从这六个备选图形中找出和标准图形完全一致的并通过单击对应的题号来做出选择。   (二)序列反应时实验   1.实验目的   利用序列反应时任务,通过对各年龄组内隐学习量的对比,分析认知风格不同是否对内隐学习能力产生影响。   2.方法   (1)被试。同认知风格实验的被试,未参加过此类实验。   (2)材料和工具。在计算机上呈现实验材料,从左到右在底部出现四个方框,边长15mm,中心相距30mm,分别对应键盘上的D、F、J、K键。实验时,一个红色的星星迅速在一个方框中出现,这时要求被试做出反应。   三、结果与分析   表1 可用数据被试情况表   [认知风格   性别\amp;冲动型\amp;反省型\amp;总人数\amp;男\amp;33\amp;39\amp;72\amp;女\amp;37\amp;45\amp;82\amp;总人数\amp;70\amp;84\amp;154\amp;]   (一)被试的反应时分析   不同的认知风格条件的被试,每一组段正确反应时的平均值基本情况见表2和图1。   表2 不同认知风格条件下序列位置的内隐[认知风格\amp;冲动型\amp;反省型\amp;第一组段\amp;0.448587702258885\amp;0.467122830384525\amp;第二组段\amp;0.401823718724803\amp;0.431149589856663\amp;第三组段\amp;0.390276222810428\amp;0.42165159141659\amp;第四组段\amp;0.395674570464556\amp;0.426917724969939\amp;第五组段\amp;0.394829837822237\amp;0.423151393601745\amp;第六组段\amp;0.394541193464242\amp;0.42801845480134\amp;第七组段\amp;0.396420938045783\amp;0.423370005912603\amp;第八组段\amp;0.376582796493509\amp;0.419273324236256\amp;第九组段\amp;0.414514110715196\amp;0.448190372134046\amp;第十组段\amp;0.39989767112732\amp;0.432543026506228\amp;平均反应时\amp;0.399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