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电影一步之遥中喜剧狂欢
解读电影一步之遥中喜剧狂欢
[摘 要]“诗人”导演姜文的作品充斥了鲜明的个性化和作者化艺术特征。本文尝试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解读其最新电影力作《一步之遥》。文章以电影中的情节、台词、场景、人物、叙事为架构,对电影中狂欢化的语言、源自民间的诙谐文化、合二为一的生活和表演、主客易位与全民皆欢等喜剧元素进行剖析,力图探索狂欢化喜剧的语言艺术和美学特征,以期进一步挖掘“姜式电影”的精神追求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姜文;狂欢化;喜剧;艺术价值
一、引 言
自姜文开始执导以来,已有五部电影问世。1994年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成人仪式”,该片手法现代,抒情强烈,打响了他成名的第一枪;2010年的《让子弹飞》凭借大众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结合,票房飙升,姜文被一度关注。而新作《一步之遥》却因“太过文艺化”产生了两极分化。看不懂的“大众”与看得懂的“小众”各执一词。与快餐式的商业片相比,该片渗透了更多的个性化自我投射和表达欲。姜文试图向观众传达“非理性、狂野的浪漫情怀”和“人物的爱恨、欲求,思想的天马行空”。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散发出尼采笔下“酒神精神”的气息,也呼应了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中对喜剧本质和精髓的真正把握。[1]
在巴赫金看来,狂欢化的喜剧应该追求一种狂欢化的语言风格,倡导自由、平等。应用到影视领域,其特点在于:主体对自我心性良知和生存价值的自我肯定而产生的内在优越感。它可以通过游戏思维、话语精神和仪式狂欢来构建理想国。喜剧精神既是一种文艺观,也是一种世界观。它崇尚自由、快意的游戏化生存状态。[2] 影片主角马走日化身民国版的“唐璜”,体验了两段不同方式的爱情冒险。片名“一步之遥”源自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歌舞的狂欢带来个性的狂欢。影片的基调由此开始。情节的华丽冒险推动了叙事的喜剧狂欢。
二、狂欢化的语言
狂欢化的语言强调各种形式的戏仿和滑稽改编、降格、液读、打诨式的加冕和脱冕。在狂欢化的语言中,日常禁语被打破,在插科打诨和讥笑嘲讽中,骂人的脏话和狠液语言可以脱口而出,导致“降格”和“贬低化”倾向。[2]
如开场白中马走日对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be,that?蒺s the question”的降格化仿辞“这么着,还是那么着,这是莎士比亚的问题呀”,依剧情需要变成了“To be or not be,又变成了大家伙的问题”。这种对经典权威的挑战,就是对巴赫金狂欢化喜剧的实质演绎,即消除严肃、僵化与刻板,拉近距离,取消等级。紧接着武七与马走日上演“你和您”的对话之争。马说,“你求我办事,你连个‘您’都不说,你刚才说了十五个‘你’字”。这种对语言的调侃,会使人联想到普希金的名诗《你和您》,既颠覆了经典,也在特定的语境中获得了新生。
其实,所谓“降格”和“贬低化”就是“把一切高级的、精神性的、理想的和抽象的东西转移到整个不可分割的物质肉体层面、大地和身体的层面”,也就是说,“把所讨论的问题转移到强调粗野的物质肉体(饮食男女)的领域”,把高尚的精神性情趣,降格到物质的肉欲层,把关注人的思维内容转移到人体的“性”趣方面。由此,出现了常说的“荤话”“荤故事”“荤内容”等。[2]
在花域(谐音“话语”)大选中,除了对舞女艳舞和大腿的身体叙述,马走日和项飞田的主持话语就是对编剧王朔“北京街痞话语”和黑色幽默的展现。批评家朱大可称之为“王朔式反讽”,通过自嘲与他嘲来挑战权威主义。[3] 花域冠军完颜英的出场就是通过反驳两者的对话开始的。她先通过吹捧“白狐和青卢”来贬低化自己,然后用完美的言辞“完言”来倡导全球一体化的“和平”和牺牲自我式的“裸捐”,借古喻今式地嘲讽了一番现实。最后以拍卖“初嫁权”,用一系列类比自圆其说,博得满堂彩。在这场充满语言火药味的竞选演讲中,狂欢的最大参与者――现场观众获得了精神胜利。之后,“女也的她的赛二爷”为她加冕;“姓牛的牛大爷”获得初嫁权。语言的张力凸显,喜剧的效果一览无余。特别是牛大爷的一番衷肠“是你点燃了我心中的火焰呐。我一定硬硬朗朗地等你”,以夸张和双关的修辞演绎了一段“荤话”。王朔式的街痞式话语“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让银幕外的观众也加入到这场语言的狂欢盛宴中。
三、源自民间的诙谐文化
喜剧思维根植于民间。它强调从“相对性”角度来提示事物内在的矛盾性。它既不离弃于现实,又能超越现实的矛盾之上。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局限性,因而在其自身之内就先天地蕴涵着某种自我否定的因素,而当这种内在的矛盾被鲜明地揭示出来,形成各种“不协调”的对比并昭之于众时,事物就往往成为引人发笑的、喜剧性的对象。[2]
在马走日与完颜英的爱情对话中。马走日对英国人的问候文化语“How do you do”来了一个360度大转弯的颠覆解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