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文保守稳健校书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卢文保守稳健校书方法

论卢文保守稳健校书方法   摘 要:卢文■是清代乾嘉学派中皖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人物,其校书方法既不同于以惠栋为代表的保守泥古派吴派,又不同于同为皖派的戴震、段玉裁等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以对校为特点的博涉一派,其保守稳健的校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卢文■;保守稳健;校书方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34-02   卢文■(1717―1795),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檠斋,晚更号弓父,堂号抱经,人称抱经先生。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东里坊人,余姚县籍,其先祖从范阳迁越,明代时从余姚迁杭州,故自属“杭东里人”。卢文■身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乾嘉学派中皖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人物。   卢文■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校勘学、金石学和目录学。其中,在校勘学上的成就最大,也最有代表性,堪称一代校勘学家。他的校书方法以保守稳健为特点,突出表现在他强调一书的校勘要广采众本,详细对校,但除对校之外,他还广泛地采用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一、对校法   卢文■校书采用最多也是最显著的校勘方法就是对校法。对校法是用同书别本互校的校勘方法。进行对校法,首先要广泛搜集同书别本。别本,包括手稿、古抄本及各种刊本。在这些本子中选择一本错误较少的本子作为底本,然后用其他本子校勘。   卢文■在《书毛氏袖珍本陶集后》中提到他得三宋本进行对校,此三版本分别为:“此本实从宋刻……得之母舅张段甫先生”;“吴中朱氏有临宋本,乃就明休宁程氏本上改涂者”;“又有宋绍熙间赣川曾集本”。卢文■于是“兼得两宋本可以参校,遂殚旬日之力毕功焉”。即以一本为底本,另两本为校本,且对其他两宋本进行了简单的评价:“朱氏所临宋本,当出于汤文清……汤本不可见。……至曾氏本,乃删去五孝传以下及四八目,非全本也”[1]。   卢文■校《新书》,用两宋本、一明刻本对校。其在《书校本贾谊新书后》中说:“近借得前明两刻本……两校皆据宋本是正。今观宋本科段字句,有绝佳者,而讹脱处亦致不少。……又有明正德年一刻本。……义不能尽得,其间有为后人出己意增窜者,诵之颇似顺口,而实非也。”卢文■“殚旬日之劳,合三本以校是书。”成果自认为是挺大的:“其不可读者,不及十之一焉。由所因则易见功也。”但其态度还是谨慎的:“若专辄而改旧所传,则吾岂敢。”[2]   卢文■校《九经古义》,用一抄本和一刻本对校,对校之下,皆成善本。其在《题九经古义刻本后》中说:“此书乃益都李才江在粤东时所梓也。曲阜孔■谷以贻余,余先已就惠氏家得其本录之,今取以对校抄本,内少一条,得刻本补之,而刻本内之讹误,余亦因以正之,皆成完书。”[3]卢文■校《吕氏读诗记》,在《吕氏读诗记跋》中详细记载了其校勘过程:“余初得明神庙时南都版本,第二十七卷中脱两叶,陶孝廉衡川(湘)从嘉靖间旧刻抄补足之。余即喜是书之详赡,而无偏倚自用之失。又惜完本之不多见,属二三友人为余写之,功未半,有以小版本示余者,称为宋刻,余惊喜亟取对校,则知神庙间本,颇多脱误。”[4]在有宋本的对校下,才发现原来认为完善的书颇多脱误。可以看出卢文■对宋本是极为重视的。   卢文■在校刻《白虎通》完毕之后得一宋本,仍不辞劳苦,再加以订正、补充。他在《书吴葵里所藏宋本白虎通后》中提到此本:“实北宋时坊间所行未校本也。……余取其书字字比对,始知此本尚多古字,而近世本率多改易。至情性篇中有与近本迥异而实胜者,即一二误读,尚可循形与声而得其本字,若近世本则不假思索而径改矣。……洵乎旧本之为可贵也。”[3]   卢文■在校勘的具体实践中也以宋本为校勘的依据和原则,如在《重校方言》中对对校法的大量应用就显示了这一特点,在他所作的校勘记中分别有以下数条可以明显看出他所用的是对校法:   卷一   第19条:“延,永长也”,考宋本亦如是。   第21条:“嘏”旧误作“暇”,今从宋本改正。   卷二   第3条:“秦有”二字,各本脱,从宋本补。   第12条:各本作“兽”,许求反,家畜也,今从宋本。   第16条:“齐鲁宋卫”宋本如是,各本作“齐卫宋鲁”。   卷三   第9条:俗本作“钤铙”,今从宋本正德本,“间”各本作“郊”,今从宋本,“徒合”从宋本,俗本作“大合”。   第12条:“音■”俗本作“音聊”,今从宋本。   卷四   第7条:“息勇反”俗本作“错勇反”,今从宋本。   第18条:“所交”正德本作“千苕”,今从宋本。   第20条:正德本“於”作“央”,今从宋本。   第27条:宋本无“所著上”三字,《玉篇》有,又“音但”二字各本在注末,宋本亦无。   第42条:“於怯反”,俗本作“於法反”误,今人宋本正德本改。   卷五   第31条:“声转也”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