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塘水景观对现代民居小区景观设计借鉴
西塘水景观对现代民居小区景观设计借鉴
摘要:
本文从动与静、空间与景观、开合与远近、深度与层次四个角度分析古镇西塘水景观的特征,关照其江南水乡自然和谐表现。认为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存在人工刻意、缺乏意境等缺点,古镇水景观对现代民居小区景观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西塘 水景观特征 现代民居小区
中图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140-02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说的便是这闻名遐迩的西塘古镇。“绝涧安其梁”、“飞岩假其栈”造就这座千年古镇的唯美与和谐。这种自发与人工浑然一体的水景观为我们现代居民小区景观设计提供了具有借鉴的实例。
一 西塘的水景现状分析
1.1 水系的历史演变
自古以来,浙北一带水流充沛、水网密集,水系成为居民对外交通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也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由于浙北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的特点,形成了浙北水系独特的优势。西塘人民近水而居,沿河发展,整个西塘被水系穿过,或偏古镇一侧而过,不但形成了古镇的“软质路面”,而且与古镇融为一体,使水成为西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带来了文化和商业的繁荣。沿着水系常形成一条平行向内的街道,古镇人民的生活和水、街发生联系,它们具有现代广场的作用。古镇有九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域,从这八个区域空间来看,古镇的单体建筑和群体组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沿河前商铺后宅的建筑群连绵不断,外部空间形成对河面是封闭的,但是通过建筑群体组合巧妙安排和百余座古桥连通,将古镇与水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图1)
1.2 人文的西塘水系
西塘的人把水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游客又把西塘的人与水当成景的一部分。千年古镇的人文情怀保持着最简单最古朴的生活方式,是千古人文与自然的结合。踏在青石板的小桥上,随处可见的原始生活状态:剃头、扯麦芽糖、淘米、一笼笼热气腾腾的生煎、烧麦。坐在岸边看着悠悠趟过的乌篷船,船夫戴着旧式乌毡帽,双手摇着橹,嘴里哼着江南小曲儿,穿梭在悠长交错的河道里,河岸边的婆姨们拿着盆洗着菜,时不时地调侃发出一阵阵的笑声,形成最具有江南水乡古镇特色的风景。这些习作状态更体现了古镇人与水的亲密关系,而这种关系却成为了西塘最大的人文景观。
二 西塘水景观特征分析
2.1 “动”与“静”结合
江南风景园林审美观注重“移步换景”和“流动不居”,强调“人在画中游”的审美体验,是“天人合一”哲学观的体现。流水以静和动的对比,构成了其独特的诗情和画意,而西塘的水从景观角度来看就是“动”与“静”的结合。在静赏下,这样静态的水体使得周围的建筑得以很好的映衬。而“一条水巷弯弯流,水巷的船儿轻悠悠,巷边桃花胭脂色,青砖墙外开满枝头…”,“流水之声可以养耳”,充满了动的活力和灵气。这些动态的景色会让人的视觉和本体感受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巷边桃花胭脂色,青砖墙外开满枝头的时候,江南水乡用它恬静自然的人,轻柔微醺的风,清纯淡逸的景,把人们连日来的疲惫一洗而尽。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屋瓦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晚唱,灯火闪烁,酒香飘逸,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花,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这种动静结合的景观符号是西塘水景的精髓之处。
2.2 空间与景观共生――不刻意的造景
舒缓流淌的河道成为整个空间自然的延伸,并且为整个古镇提供奇特的开放空间。在这奇特的空间内用连续的自然景观符号将抽象的民居建筑和其外部空间融合在一起,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连续的居民建筑群都适应了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并提供了使用空间。每一处河道的水纹、景观小品、路面铺设的组合,各种环境都表现自然、协调统一,加上夜景灯光,(图2)整个水道空间体现出古镇自然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出了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空间景观。这种景观与空间的和谐关系不是建立在过分的造景上,而是人们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
2.3 开合与远近变化
水道景观还可以反映出外部空间体量大小的变化关系。而西塘古镇水景的空间营造中获得的幽深,给人以“曲径通幽”和“不尽人意”的感受。当我们步行一段距离后会发现,同一景观在视野中会有一定的远近变化。水系景观在视野中的变化还反映了这段空间的收放变化,放大的空间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缩小的空间给人“一线天”的感觉。变化了的水系景观空间就要求与之相应的空间形式,从而起到引导空间形态和传递空间的作用。
2.4 深度与层次相衬
从河道、街道到居民建筑和滨水建筑群的空间艺术特征:即是由开放空间到半开放空间的过渡,最后到封闭空间,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这些景观元素所构筑的空间序列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