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汤显祖花间集评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汤显祖花间集评点

试论汤显祖花间集评点   [摘要]汤显祖喜爱《花间集》由来已久,晚年更为其作了评点。曾有学者批评汤显祖的评点“内容极为贫乏”,窃以为不够恰当,事实上汤显祖的评点覆盖面相当广:在内容方面,不仅阐发了花间艳词的情感内涵,而且揭示了花间词丰富的内容,以事实证明“词为艳科”之说是片面的;在艺术方面,对花间词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多角度探索,选择了词境与诗境、词境与画境相比较的批评视角;在词史方面,探讨了花间词的艺术渊源,也探讨了花间词对宋词乃至元明曲的影响。鉴于汤显祖在文坛的地位和评点本身的质量,他的评点不仅扩大了《花间集》的影响,推进了词学及诗词曲研究,而且为我们探讨他的戏曲创作道路、创作特色及其成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关键词]汤显祖;《花间集》;评点   [中图分类号]1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1-0093-09   万历四十三年(1615),即去世前一年,汤显祖完成了对《花间集》的评点。万历四十八年(1620),此书由闵映璧朱墨套印,成为《花间集》的第一个评点本。汤显祖依据的底本,应当是正德十六年(1521)的陆元大翻刻本,而陆本的底本又是南宋的晁谦之刻本,只不过闵氏刊刻时把十卷并成了四卷,同时在文字上也因参考其他版本而有所出入。   《玉茗堂评花间集》除汤显祖自序之外,还有评语共一百八十一条。徐朔方先生笺校《汤显祖全集》时,因为评语有离原书无以自见者,因此为之选录了二十条。本文讨论汤显祖评点,将以原本作为依据。   汤显祖在序中首先谈了对词的起源的看法:   自三百篇降而骚赋;骚赋不便入乐,降而古乐府;乐府不入俗,降而以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则又降而为词。故宋人遂以为词者诗之余也。乃北地李献吉之言日:“诗至唐,古调亡矣。然自有唐调可歌咏,犹足被管弦。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尝考唐调所始,必以李太白《菩萨蛮》、《忆秦娥》及杨用修所传《清平乐》为开山。而陶弘景之《寒夜怨》,梁武帝之《江南弄》,陆琼之《饮酒乐》,隋炀帝之《望江南》,又为太白开山。若唐宣宗所称“牡丹带露珍珠颗”《菩萨蛮》一阕,又不知何时何许人,而   其为《花间集》之先声,盖可知已。   汤显祖此论,抓住了考察词的起源问题的关键,即诗歌形式与音乐系统的关系。与三百篇相应的是先秦雅乐,与乐府相应的是六朝清乐,与词相应的是唐宋燕乐。词的产生,不但是诗歌形式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而且是诗歌形式与音乐系统在新的发展阶段上所达到的统一。序中所引李梦阳的话,见于其《缶音序》,谈的是诗,而汤显祖借用“唐调”,谈的是词,可以说把《花间集》的渊源基本说清楚了。   在序中,汤显祖还谈了《花间集》在明代流行的情况:   《花问集》久失其传。正德初,杨用修游昭觉寺,寺故盂氏宣华宫故址,始得其本,行于南方。   这段描述源于杨慎《词品》卷二“毛文锡”条:“毛文锡、鹿虔康、欧阳炯、韩琮、阎选,皆蜀人。事孟后主,有五鬼之号。俱工小词,并见《花间集》。此集久不传。正德初,予得之于昭觉僧寺,乃孟氏宣华宫故址也。后传刻于南方云。”可见直到明代中期,《花间集》流传仍然不广,与南宋人所刻《草堂诗余》无法相比,为此汤显祖序中也写道:   《诗余》流遍人间,枣梨充栋,而讥评赏鉴之者亦复称是,不若留心《花间》者之寥寥也。余于《牡丹亭》、二《梦》之暇,结习不忘,试取而点次之,评骘之,期世之有志风雅者,与《诗余》共赏。而唐调之反而乐府,而骚赋,而三百篇也。   诗其不亡也夫!诗其不亡也夫!   对于当时人重《草堂诗余》而轻《花间集》的状况,汤显祖是不满意的,因此他在戏曲创作之余评点《花间集》,希望人们同样重视《花间集》与《草堂诗余》的价值,并由此上溯诗的传统,使其发扬光大,可见汤显祖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词的读本。   至于汤显祖此处所说的“结习不忘”,可见他喜爱《花间集》由来已久,这也可以从他的《紫箫记》、《紫钗记》中得到证明。经查检,《花间集》词作,见于《紫箫记》、《紫钗记》的有:   魏承班《诉衷情》(春深花簇小楼台),见于《紫箫记》第三出《探春》。   顾复《荷叶杯》(记得那时相见),见于《紫箫记》第十六出《协贺》,又见于《紫钗记》第十四出《狂朋试喜》。   和凝《春光好》其一(纱窗暖),见于《紫箫记》第二十出《胜游》。   孙光宪《浣溪沙》(轻打银筝坠燕泥),见于《紫钗记》第十六出《花院盟香》。   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见于《紫箫记》第二十三出《话别》,又见于《紫钗记》第二十四出《门楣絮别》。   牛峤《菩萨蛮》其三(玉钗风动春幡急),见于《紫箫记》第二十七出《幽思》。   牛峤《女冠子》其三(星冠霞帔),见于《紫箫记》第二十九出《心香》。   汤显祖在《紫箫记》、《紫钗记》中较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