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孔子对华夏礼乐文明贡献
试论孔子对华夏礼乐文明贡献
[摘要] 通过对《论语》、《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的研究,描述孔子礼学思想的基本面貌。重点在于阐明孔子为中国传统礼制、礼义、礼学思想所贡献的主要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精神。
[关键词] 孔子;《论语》;《孔子家语》;《孔子世家》 ;礼乐文明
[中图分类号] B2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5)03―0119―05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Confucius ideology of ritual stud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literature including Analects of Confucius,Confucius Jia Yu,Confucius Biography and so on; The focal point of the paper emphases on illustrating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spirit of Confucius contribution to the traditional ritual system, the rite and morality, and the study of ritual system of China.
Key words:Confucius;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fucius Jia Yu; Confucius Biography; civilization of rites and music
孔子出身是殷商奴隶主贵族之后,有《孔子家语?本姓解》为证:“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纣之庶兄……”岳麓书社1993年版《百子全书》第一册《孔子家语》,第四十二《本姓解》,第86页。帝乙、微子,口碑尚可,纣则声名狼藉。但出身不由己,世人的口碑则是个人的言行表现的回报。《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之父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索隐》解释说:“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孔子世家》,第1905-1906页。司马贞又说:“《论语》云‘野哉由也’,又‘先进于礼乐,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礼耳。”其意即若合礼则不致如此。由此看来,孔子的先辈人物一切不合礼的言行,我们都可以斥之为“野”。孔子的一生都在为促进全社会远离野蛮状态而抗争。
礼代表了文明,乐和法是礼的最重要的辅助物。孔子一生都重视礼俗、礼仪、礼制,重视礼乐和礼法。他为礼学,为教育,为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 自幼习礼,用功不辍
孔子自幼习礼,治礼不辍。《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嘻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这一段记载告诉后人(后学)一个道理:孔夫子后来成长为礼义之邦较早的礼学大家,并非“天纵之将圣”,而是从小就热心于礼学,注意礼仪礼容,是在礼典实践中学出来的。而把去世的母亲与父亲合葬于防山,是孔子平生较早(不一定是最早)的一次礼典实践。《史记索隐》:“谓孔子不知父墓,乃且殡其母于五父之衢,是其谨慎也。”《史记正义》:“慎谓以绋,引棺就殡所也。”中华书局1980年版《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2487、2522、2536、2471页。殡所是指暂时停棺之所,非入土为安之地。本意要合葬父母,因为父亲先葬于何地尚不明白,所以先将安放母亲遗体的棺木暂厝某地,待弄清父亲遗体安放之地后才将母亲棺木移去,这是孝子合葬双亲的谨慎的办法,礼当如此。
孔子一生于礼学用功不辍,这是因为他懂得礼对于国家民族的重大意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史记?孔子世家》之外,与孔子联系最密切的两种文献,一是《论语》,二是《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曾长时间里被指斥为伪书,近年来不认为伪了。
《论语?泰伯》:“立于礼。”《论语?季氏》:“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尧曰》:“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为国,如礼何?”何晏撰《论语集解》引包咸注谓“礼者所以立身”,《论语集解》又谓“‘何有’者言不难”,邢?m疏:“‘能以礼让为国乎’者,为犹治也,礼节民心,让则不争……云‘何有’者,谓以礼让治国,何有其难,言不难也……”中华书局1980年版《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2487、2522、2536、2471页。
上文从《论语》引出来的孔子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已经足以表明孔子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