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孔子知识论现代意义
试论孔子知识论现代意义
摘要:现代理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即要求“系?y而可信赖的知识”,这本是人类理性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在现代社会,理性至上又给人类文明带来价值失落的弊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儒家传统申的知识论思想,探究儒家的知识论与价值维护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知识论;现代理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1)01-0109-04
儒家传统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但在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心性论被发扬,而讲求客观可靠之知识的一面。则为人所忽视。徐复观曾说:“孔子所开端的治学方法。在求知方面并没有得到继续的发展,”即是指出知识传统的被忽视状况。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理性在学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有系统而可信赖的知识”:这本是人类理性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在现代社会。理性至上却同时给人类文明带来价值与意义失落的弊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儒家传统中的知识论思想,探究儒家的知识论与价值的维护、意义的贞定之间的关系,对于今天身处现代性背景下的知识人当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拟以孔子的知识论作为考察的对象,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
孔子极端重视“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通过后天的“学”,人类天性中美好的因素才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弘扬,从而帮助一个人实现从凡夫到士人、君子的提升。在这一点上,孔子赋予“学”特别重要的意义;但孔子之“学”,首先建立在非常严谨的知识“考古”之上,
《论语,八佾》篇记载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又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前代的文物典章制度,是孔子“学”的首选。故他自称“信而好古”,又说:“好古,敏以求之。”(《述而》)但是,面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典籍、传述,孔子所持的是一种十分严谨的态度。他“信而好古”,而不是简单的“信古”。徐复观认为:“‘信而好古’,亦必‘信’为一事,‘好古’为一事。所谓信者,盖亦指有征验而言。古今岂有无征验而可成为知识?”p)这个解释说明孑L子的“好古”是建立在确切可靠的认知基础之上。
夏、殷、周三代,是先民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家的开始。国家的建立,意味着先民群体依靠一整套礼仪、制度、文化而更紧密地团结成为一个整体;而那一整套将群体团结起来的礼仪制度文明,也因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信息而对后世有借鉴和启发意义。孔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看待三代礼制文物的。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夏、殷的具体礼制,很多都已经湮没难以确证。孔子虽然能够从尧舜以来的大传统中推知夏殷礼制的大意,但由于缺乏确切的证据,终究难以用它们来说服别人。钱穆说:“孔子博学深思,好古敏求,据所见闻,以会通之于历史演变之全过程。……然虽心知其意,而欲语之人人,使皆能明其意,信其说,则不能不有憾于文献之不足。”虽善而无征,无征则不信。由此可见,从“文献”确切可考的角度切人对前代礼制文明的理解、接受和传播,是孔子为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孔子之所以“从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周有确切具体的文物制度之遗留。西周距离孔子时代最近,而鲁国是当时保存西周文物典章最为完备的国家。具体可观可知的文物、制度、贤人,是孔子研习周礼的重要途径。(论语,八佾》记载:“子人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人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可见孔子有很好的观摩西周礼制文物的机会。《雍也》篇:“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又是孔子熟于文物礼制的表现。刘宝楠《论语正义》解“夏礼,吾能言之”章时,结合“周监于二代”章说:“夫子学二代礼乐,欲斟酌损益,以为世制;而文献不足,虽能言之,究无征验。故不得以其说著之于篇。而只就周礼之用于今者,为之考定而存之。《中庸》云:‘考诸三王而不缪。’以周监于二代,周礼存,则夏殷之礼,可推而知。故通言考也。又云:‘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民之所征,皆在文献。”所谓的“考定而存之”,正是就文物典章制度进行客观的考定,研讨其起源、流变、具体形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斟酌损益。
孔子的“好古”是建立在以典籍文物为依托的知识之“敏求”基础上;而孔子教授徒众,也是通过典籍――必然离不开客观可考的知识之探讨――来进行。《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诗书礼乐等典章制度之记载)是教授的首选;颜渊赞叹孔子之教:“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罕》)而子贡亦叹:“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含目录) .pdf VIP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锦州市卷)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答案.pdf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 13次课第4章地基与基础第一节 土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ppt VIP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思想.doc VIP
- JFE++Super-OLAC、HOP、E-WEL.ppt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 14次课 4.2 地基中的应力与变形.ppt VIP
- 第5课 美丽河山我们的家 课件 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ppt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 15次课 第4章 地基与基础 第3节 基础设计.ppt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10-1第3章3.6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和变形.ppt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10-23.7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计算.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