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小凉山彝族音乐文化传承和保护
试论小凉山彝族音乐文化传承和保护
摘 要:彝族历史悠久,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彝族音乐文化与彝族社会活动联系紧密,曾一度担当了彝族社会的教育、宗教、娱乐、交际等多重社会功能。但是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状态的改变等,彝族音乐呈现衰败和失传的现象。如何利用现状,保护和传承彝族音乐文化,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凉山;彝族;音乐;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54-02
小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至金沙江,北抵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 西连横断山脉,小凉山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在小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小凉山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在这一地区居住的有汉族、彝族、藏族、蒙古族、傈僳族、回族、纳西族、苗族等14个民族,但彝族聚居人数居多,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小凉山的音乐文化更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小凉山彝族聚居地大多深处偏僻荒凉之地,人们生活封闭落后,困苦艰难,但是这个火一样的坚毅的民族却创造了浩大精深的歌舞文化。无论婚丧嫁娶,天灾人祸,彝族人都会用歌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彝族的歌舞在彝人的心中并不仅仅是简单纯粹的活动或仪式,而是一种对生命态度的表达,苦也好,甜也好,坚韧的彝人从不屈从命运,他们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用激情活泼的舞蹈和嘹亮清脆的歌声来表达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小凉山彝族音乐的种类
由于彝族的居住状态呈现大聚居,小分散的特点,各个支系之间的文化风格差异很大,各支系音乐文化也有所不同。每一种音乐都有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正是这样的地域状态,使小凉山彝族的音乐文化种类繁多,绚丽多彩。
(一)小凉山彝族乐器
小凉山彝族的乐器种类繁多,可分为弹奏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三大类,弹奏乐器有:口弦、三弦等,吹奏乐器有巴乌、马布、竖笛、葫芦笙等,打击乐器有羊皮鼓和铜铃。
口弦:口弦是小凉山彝区流传最广的,演奏最简单,也最受彝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口弦彝语称“合霍”,有铜质的和竹质的两种,口弦由固定的弦套和簧片构成,簧片有1片到5片不等,最常用的是2片和3片的口弦。口弦的演奏比较简单,由演奏者左手持口弦,将弦片由高音到低音扇形排开,放在微开的嘴唇间,右手拨弦,舌头摆动,靠弦的震动和口腔共鸣的调节,来发出不同声音。口弦的每一个弦片除了能发出它的本音,还能根据演奏者的调节,发出系列的泛音,音色变化丰富,优美动听,能弹奏出旋律多变的曲调。口弦的曲调和节奏都很即兴和自由,劳动之余的彝人,常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情于手中的口弦,任其自由发挥。
彝族三弦:构造独特,与汉族三弦风格迥异。琴鼓呈筒形,用圆木剜空制作,单面蒙以羊皮,和低胡相似。琴头造型古朴、典雅,琴弦使用丝弦或肠衣弦。彝族三弦有大小两种。小三弦是彝族古老的乐器之一,大三弦于20世纪40年代流行,常用于歌舞及彝剧的伴奏。
马布:彝语“补忍”,有点类似于汉族的竹笛,它是小凉山彝区很有特点而且音色很特殊的一种乐器。笛身开一排6个音孔,顶端安装一个类似单簧管的稍细小的号嘴,笛管末端装有喇叭形的扩音器。在以前乐器制作技术不完善的时候,聪明的彝人也会就地取材常用树叶折叠成喇叭形的东西放在笛管末端作为扩音器。马布的演奏原理和竹笛差不多,演奏时,将顶端竹笛的一段含在口中,用气吹奏,然后用手指按压不同的音孔,以发出不同的音高。马布的音域一般只有八度,也有可以延伸到十二度的。在演奏时快速弹动音孔可以发出高八度的泛音。马布的音色高亢明亮,旋律欢快,常常模仿小鸟的鸣叫、小孩的哭啼声以及很多种动物的声音。
葫芦笙:是一件在西南地区流传比较广泛的,受西南各民族喜爱的一种乐器,葫芦笙演奏的一些特有曲调在小凉山地区的彝族、纳西族等民族中共同流传,因此难以溯源是哪个民族的乐器。葫芦笙构造和其他民族的笙基本相似,只是声斗以就地取材的葫芦为材料。葫芦笙的音色比较柔美,它虽然只有五根音管,却能奏出十个不同的音高。在演奏技巧上,手指按音时缓开缓闭,连续轻抹还能演奏颤音和滑音。
(二)小凉山的民歌种类
彝族民歌是彝族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即兴创作的和演唱的歌曲形式,它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存在和流传于民间,并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和提炼,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变异。不同的彝族民歌表达了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身份,不同劳作方式的彝族劳动人民的不同情感体验。它所涉及的生活面非常广泛,是彝族民族的精髓。在彝族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婚嫁歌、爱情歌、丧礼歌、劳动歌和节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