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运用
诗词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运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考历史试题中恰当地引入一些诗词,既对增强考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拓宽知识面有一定的意义,也有助于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我国是诗的国度,文饭诗酒之说,古来已有。千百年来,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不但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而且很多词句对仗工整、绮丽,富含哲理,有着高超的史学、文学、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若能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着力挖掘,加以利用,将大有裨益。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对古诗词多有涉及,如:2002年文科综合全国卷第33~35题杜甫的《月夜忆舍第》;2002年上海历史卷第29题《连昌宫词》;2003年上海历史卷第29题《述怀》;2005年上海历史卷第6题《题施山人野居》2005年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18题《忆昔二首》《无家别》,2006年广东卷第6题“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2007年山东卷第11题白居易《朱陈村》,……等。下面就所起的作用结合有关诗词谈谈几点认识:
一、从不同层面把握史诗,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教材知识点多涵盖面广,难免缺乏充分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素材,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应尽可能从不同层面把握史料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从不同层面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吸收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课堂上应该怎样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如何让教学内容丰富而充满情趣,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呢?中国诗词给我们送来了充实的历史史料。如,上必修Ⅱ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时可引用白居易的诗“檐剪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在讲述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时,可将一首乐府诗《桓灵时童谣》介绍给学生:“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童谣表明了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选举官吏的主要依据不再注重才学和品德,而是门第望族,造就了一批腐朽的社会阶层――士族,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的讥讽与不满。
六朝时期佛教盛行,一方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耗费大量的社会财富修建佛寺,侵夺百姓,减少了国家税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与佛教有关的文学、建筑、艺术也得到发展。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写照。
涉猎唐中后期政局的诗可谓之多,称得上经典之作的当数杜甫的诗。咏阅他的诗能感悟出那一时期的历史史实,他的诗真实、丰富、深刻、广阔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弥补了史官没有注视到的一面,因此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状况。而晚唐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唐朝士族制度衰落的历史现象。
二、感悟历史古诗词,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责任感
古人云:“诗言志”,纵观历史长河,历代文人墨客淋漓尽致地勾勒出许多悲情而又崇高壮美的诗词佳作,留给我们后代子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许多佳句都饱含着爱国爱民的情感,从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名句;岳飞的“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民族英雄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些千古传唱的名诗佳句,无不饱含着诗人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适时点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感悟名诗佳词并起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又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责任感。
西汉“昭君出塞”密切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互市兴旺起来,双方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交往,后来历史学家剪伯赞曾写诗:“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在这里,我们既看到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又能够体会到强大的国力是维护边疆稳定,捍卫国家统一的根本保证。而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处民族团结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尽管也存在民族矛盾与战争,但民族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其中,两宋时期与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多是抗击少数民族贵族南下掠夺的战争,是为了保护中原和江南汉族地区更为先进的文化,是正义的,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李纲、岳飞、文天祥等抗金、抗元行为应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