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教学内容发掘与方法创新
诗词教学内容发掘与方法创新
【摘 要】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中占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诗词教学的内容发掘与价值体现,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文本深入细致的解读之上,而最终要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则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创新。
【关键词】诗词教学;内容发掘;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0-0016-02
【作者简介】宗蓓,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南京,210036)教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在高中已使用多年,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较为完整地认识到唐诗宋词的体系与脉络,熟悉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丰富文学素养,提升鉴赏水平。但与此同时,有教师反映这本书脱离学生的语言背景和生活环境,在教学中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难度较大。那么,唐诗宋词的教学价值究竟何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提升?笔者拟以苏轼《江城子?记梦》的教学为例,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索。
一、诗词教学的内容与价值
1.锻字炼句,推敲斟酌。
古典诗词的创作,总离不开作者的苦心经营,反复打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这种推敲斟酌的能力,无疑是学生需要具备的。
苏轼的《江城子?记梦》,短短71个字,无一字生僻艰涩,但其锻字炼句之精准契合,传情达意之细腻幽微,堪称经典。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个“两”字,点出是生者与逝者的相互凝望;“自难忘”,表现这种情感发自内心,油然而生,不能释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应不识”是一种揣测推想的口吻,这份不确定源于双方经年的别离,一如“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应”字在表现出距离感的同时,更有因之而生的小心翼翼。这样怀着期待又畏惧的心情,忐忑而彷徨的相见,被苏轼的妙笔写出了无限缱绻情味。“夜来幽梦忽还乡。”“忽”字轻快,一夜飞度千里,便知是梦非真。“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得”已是梦醒,带着泪痕,抽身凝望千里外的孤坟。“明月夜”恰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当人处在分离的苦痛之中,为什么月亮却那么圆满?就像我们常常在最繁华的时候感觉到荒凉,苏轼也常常在月亮圆满的时候照见自己的孤寂。
2.言志言情,文化传承。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词本质属性的概括。如果说遣词造境是诗词表达过程中的细节,那么言志言情便是创作者的终极目的。
中国社会历来讲究伦理和人情,从《诗经》开始,就有收录悼念亡人的诗篇。通过悼念逝去的爱人,表达追忆往昔的欢乐,感怀时光的流逝,排遣现实的苦闷,哀悼青春和梦想的消亡,常常是这类作品共通的情感。
比如这一首《江城子?记梦》,苏轼于梦中飞越关山,在故乡重逢了暌违十年的亡妻。按照今人的思维,久别重逢或许应当有激烈的情感表达,但在苏轼和王弗生活的时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沉默与眼泪中自有万语千言。苏轼十载宦海沉浮的不得意,时光摧折消磨的“鬓如霜”,对妻子的相思一日未曾淡忘,却在惨淡的现实里漂沦老去……这些言之不尽辞难达意的心绪,都蕴藏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默里。
就像柳永在分离时感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徐志摩写作《再别康桥》,依然有类似的表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是中国人在表情达意时固有的含蓄婉转,于沉默中收藏万语千言,于眼泪中蕴藏心意无限。
而此夜之后,苏轼在《正月二十日往岐亭》《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这类“正月二十日作”中反复出现“去年今日、已约年年”“长与东风约今日”这一类关于约定和梦魂的表述,竟像是苏轼在经历过乙卯年正月二十日那一晚之后,每到这一天,都暗自期待着和王弗有一个梦中相见的约定。纵然一次相见就是一次别离,但这份执着与深情,却是可以支撑他生命不悔不坠的原力。
我们常说苏轼是豁达超拔的“人而仙者”,理应“太上忘情”,以智慧超越苦难,以胸襟容纳万物。但他其实从不忌惮让我们看见他“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的另一面。不矫饰,不滥情,真诚地倾吐自己的内心,这才是完整而真实的苏轼。
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教师通过锻字炼句,让学生掌握推敲琢磨、涵泳玩味的方法;通过揣摩情感、拓展延伸,让学生领会诗词中言志言情的诉求,这是深化对作者、作品的理解,也是实现文化心理的传承。
二、拓展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力
1.以韵传情。
韵者,依声而传也。古典诗词合辙押韵,可倚声演唱。通过复原词为“倚声”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们配乐吟唱,可以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进
文档评论(0)